閱讀心得

作者最推崇的調味料就是鹽巴,它能喚起我們對食物的真實味覺,它是經由海水與日晒而成的天然調味料,將食物在細胞裡的原味完全的釋放出來,展現出食物最原始的味道。

舉米粉湯一文為例好了,作者每次一回家,媽媽問她最想吃什麼,她總是毫不考慮的說:「米粉湯」,沒有太多的調味料,只有鹽巴、芹菜,以及當日現買的鮮魚。由於我讀餐飲科,所以在某次的實習課中也有做到米粉湯一菜,假使沒有精讀過本篇文章,或許我永遠不會了解如何將米粉煮到不軟也不硬,吃起來爽口,更不可能會知道原來加了芹菜珠的湯煮起來很鮮甜。只是一味照著書中的教法茫茫的做著,卻不知錯過了魚肉最新鮮的時間、灑了許多的味素,會破壞了鹽巴喚醒鮮魚最原始的味道。直到我讀了這篇「米粉湯」恍然大悟的我了解到原來味素才是每道菜餚中最放不得的。

再舉狗蝦炸為例,每逢過年過節供桌上一定少不了炸物,在此告訴你ㄧ個小秘密,其實供桌上要有炸物並非典籍記載而是老ㄧ代的澎湖人喜歡吃油炸物,油取得又非常不容易,因此每逢祖先忌日或過年過節,炸狗蝦炸出來拜拜應景就成了普及的習俗了。

書中作者非常有系統的把每道菜分類在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當中,似乎也告訴我們,每道菜都有其相對應的季節也只有在季節當中才可以把菜餚的韻味發揮到最極致。在閱讀的同時,我彷彿感受到作者僕僕的身影親自做下每一道菜,且精心佈置後才按下快門,並且靠著超群的暗房技巧手工,將每道菜餚的黑白照片上色成原有的色彩,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

從春天開始墾地,夏天採食野菜瓜果,秋天割稻收成,歲末祭祀飲酒、相互祝福。常民百姓的四季裡,離不開土地、勞動、祭祀與飲食,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轉變造成了人民與土地關係日漸疏離,而這種以傳統手藝烹調、具在地風味的家常菜餚卻只成了滿滿的記憶,而記憶裡親情的味道則變成了遊子鄉愁的代名詞。

上天賦予當地某種特殊的物產,人與人之間因此也更親近了起來。可惜的是,隨著資訊的發達、忙碌的生活、無遠弗屆的網路,讓人們接觸了不同文化的異國風味,而我們的胃也日漸趨向國際化、現代化。反而漸漸忘了「母親的味道」。
也許我們應該好好省思,認同我們的生長土地,鼓勵本土農業,也讓自己重新找回在第食物的香甜。

新增時間 : 2016-02-16 15:27:1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