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年人的鎮靜安眠藥知識、效能 與使用行為之探討

健保署統計,全台民眾1年吃掉13億顆安眠藥」,點出臺灣失眠患者習慣藉由安眠藥解決睡眠困擾的普遍性問題。事實上,失眠者對安眠藥物的感受只能用愛恨交加來形容:沒有它睡不著,吃了又擔心副作用或成癮。今天我們就從安眠藥物的演進史,認識各類安眠藥物的特性與副作用,可以減少些不必要的擔心,也順帶幫安眠藥物洗刷汙名。如果你有點年紀,應該能想起早期電影、花系列連續劇中,那些常見的吞安眠藥物自殘的橋段,他們所服用的就屬第一代的安眠藥物-巴比妥鹽類,因為它可同時活化抑制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和抑制興奮性的氨基酸,故鎮靜和安眠的效果十分良好。但因為藥物的作用,會降低中樞神經對血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敏感度、造成呼吸抑制,也會影響心血管系統,造成血壓下降、心跳變慢,適量時可以達到鎮靜效果;但當服藥過量時,就會有致死的可能性。此外,長期服用巴比妥鹽類藥物後,就必需得增加劑量才能達到相同的助眠或鎮靜作用,因此耐藥性和成癮性風險均高。上述的壞名聲造就了大家對於安眠藥物的刻板印象,但可以放心的是,現在醫生早已不再開立此類藥物給病人助眠囉

新增時間 : 2018-03-01 13:29:1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