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新聞媒體和大眾只聚焦女作家自殺 誘姦 又或者加害者有多可惡殘暴的聳動標題上

如果你把這本書定位成一本變態小說

又或者是 想透過這故事 感受你從未遇過的 當成你平淡生活的添加劑

看到社群網站上許多人曬出好不容易拿到的這本書

再配上幾句華麗雕琢的文字 表示自己讀過有多痛苦多難受

但你真的能了解能感同深受嗎 若不是新聞吵的沸沸揚揚 或者林奕含頂著高學歷高顏值的封號

大眾會想了解精神病患者ㄇ

\

我想在看這本書的期間 最重要的是 感同身受

共同經歷思琪 被老師污辱之於身心靈的痛苦 和他因自我防備而愛上加害者 那種違背倫理道德的內心矛盾 再來是家人對他性教育的匱乏 與世俗的不諒解

書中思琪說

「我不能只喜歡老師,我要愛上他,你愛的人要對你做什麼都可以不是嗎?思想是一種多麼偉大的東西,我是從前的我的贗品。我要愛老師,否則我太痛苦了」

心理學上,這是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是一種自我防備 為了不讓自己受到痛苦 威脅 轉而同情或合理化加害者的一切

這時思琪已經產生自我混淆向外求救 而最親的朋友家人竟是滿滿的不諒解或不想了解

我想這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


林奕含在接受訪問時提到他會上網看閱讀這本書的心得

發現有些讀者看得很快,為了想早點看到後面的好結局,但沒有,非常遺憾不滿

和在書中提到的這段話剛好做個呼應

「讀到賞善罰惡的結局時就會哭,我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不能和解的,我最討厭別人說經過痛苦才能成為更好的人,我好希望大家承認有些痛苦是毀滅的,我討厭大團圓的抒情傳統,正面思考多麼媚俗!可我更恨的是寧願我自己是一個媚俗的人,也不想看過世界的背面。」

不完美的結局才是殘酷世界的現實,並不是所有事情都會有好結局

這種大質量的痛苦有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釋懷

其實性侵害者 又或是 憂鬱症精神病患 最需要的便是大眾的同理心 不要以異樣眼光對待他們 對他們貼上挫折忍耐度低 或草莓族的標籤

這只會讓成千上萬的房思琪們把自己囚禁在罪惡的牢籠裡

新增時間 : 2017-09-02 17:16:0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