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科
台灣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人口高齡化和少子化明顯上升,使得周產期婦女和其家庭照護很重要,台灣的專科護理師從2000年正式列入護理人員法定名稱,2006年12月第一屆的專科護理師甄審,分為內科及外科,而婦產科被編列在外科組。直到2013年因應專科化發展才開始婦產科專科護理師。相較於美國婦產科專科護理師發展大約60年年間,雖然我們晚了大約60年的時間,但其他國家的經歷可以做為未來發展的參考。台灣現階段正推動溫柔生產,減少過多的醫療化,,醫療化讓許多人的行為和狀態被定義成醫療問題,以醫療的方式去解決,讓生產變成一個病理的現象,強調生產是高風險的,增加許多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國外產科界討論婦女生產時給與的措施應有實證的基礎,可是國內對這方面有很多不足,過多的醫療化介入和不重視婦女的感受,常導致醫療不適切性,比如生產第一產期欠缺下床走動,那是因為胎兒心跳監視器束縛婦女,這讓產婦長時間躺在床上,讓產婦覺得生產是一件非常辛苦和無力感的一件事。現在國內的產科醫學經常漠視產婦對醫療需求的差異性,過多的醫療干預,讓大部分的產婦覺得必須使用藥物和儀器去輔助生產。產科醫學並非全然是不好的,而是適時在產婦婦女旁給與幫助與關懷,過多的介入反而會增加產婦的痛苦,影響產程的進展,生產的過程需要許多人的陪伴,母親的精神狀態,家人和家庭,配偶等都是有很密切的關係。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