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暑
篇名: 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
作者: 官杏亭 、 李佳玲
出刊日期: 201512
腸病毒是傳染度極高的一個疾病,而泡疹性咽峽炎多發生在3-10歲的幼兒,口腔黏膜和咽喉發炎是造成孩童吞嚥困難的主要原因,臨床上,每日評估黏膜破損程度及營養攝取狀況;評估疼痛程度需根據孩童認知能力藉疼痛行為觀察量表FLACC,直接由觀察面部表情、肢 體和身體活動度、哭泣及接受安撫程度 進行評估,適用2個月到7歲兒童。病童住院對每個家庭來說皆為一壓力事件,可能影響家庭正常的運作模式,父母對於孩子生病多會經歷否認、焦慮等情緒,疾病的嚴重度及醫療措施最易讓父母感到焦慮,傾聽父母的擔心,讓父母知道病童的健康問題,以支持的態度溝通,適時評估家庭面對病童的壓力,主動提供衛教,協助參與決策及照護過程與給予心理支持。本文運用符合個案發展的治療性遊戲於護理措施,了解個案需求,過程中與案母共同見證個案能主動張口接受口腔檢查、噴藥及自己喝下藥水,不適症狀改善,印證Jun-Tai提出在醫院中,遊戲可成為引導兒童了解即將發生的事件,配合醫療處置;於評估過程中亦發現案母對於孩子有相當的愧疚感,照護時總顯得不知所措,透過傾聽與同理,提供訊息和支持,建立起案母在照護上的自信心,幫助角色責任完成,並克服了自責及緊張的情緒,間接使得照護品質提升,讓父母知道病童的健康問題,以支持的態度溝通等措施相符合。於照護個案期間所遭遇之困難與限制為目前未接受過治療性遊戲的運用訓練,為能符合個案之發展需求,過程中花費較多時間設計治療性遊戲與個案互動,病童也在案母陪同下,視線能看著護理人員無恐懼的行為反應。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現放鬆愉悅;另腸病毒重症因大眾傳播報導導致讓許多家屬聞之色變,擔心疾病的演變,希望能多舉辦專業課程,培育護理人員有效運用治療性遊戲於護理過程能力,運用專業知識給予家屬正確觀念,亦能為個案及家屬的住院經驗創造正向的感受。
作者: 官杏亭 、 李佳玲
出刊日期: 201512
腸病毒是傳染度極高的一個疾病,而泡疹性咽峽炎多發生在3-10歲的幼兒,口腔黏膜和咽喉發炎是造成孩童吞嚥困難的主要原因,臨床上,每日評估黏膜破損程度及營養攝取狀況;評估疼痛程度需根據孩童認知能力藉疼痛行為觀察量表FLACC,直接由觀察面部表情、肢 體和身體活動度、哭泣及接受安撫程度 進行評估,適用2個月到7歲兒童。病童住院對每個家庭來說皆為一壓力事件,可能影響家庭正常的運作模式,父母對於孩子生病多會經歷否認、焦慮等情緒,疾病的嚴重度及醫療措施最易讓父母感到焦慮,傾聽父母的擔心,讓父母知道病童的健康問題,以支持的態度溝通,適時評估家庭面對病童的壓力,主動提供衛教,協助參與決策及照護過程與給予心理支持。本文運用符合個案發展的治療性遊戲於護理措施,了解個案需求,過程中與案母共同見證個案能主動張口接受口腔檢查、噴藥及自己喝下藥水,不適症狀改善,印證Jun-Tai提出在醫院中,遊戲可成為引導兒童了解即將發生的事件,配合醫療處置;於評估過程中亦發現案母對於孩子有相當的愧疚感,照護時總顯得不知所措,透過傾聽與同理,提供訊息和支持,建立起案母在照護上的自信心,幫助角色責任完成,並克服了自責及緊張的情緒,間接使得照護品質提升,讓父母知道病童的健康問題,以支持的態度溝通等措施相符合。於照護個案期間所遭遇之困難與限制為目前未接受過治療性遊戲的運用訓練,為能符合個案之發展需求,過程中花費較多時間設計治療性遊戲與個案互動,病童也在案母陪同下,視線能看著護理人員無恐懼的行為反應。運用治療性遊戲於感染腸病毒幼童的護理經驗現放鬆愉悅;另腸病毒重症因大眾傳播報導導致讓許多家屬聞之色變,擔心疾病的演變,希望能多舉辦專業課程,培育護理人員有效運用治療性遊戲於護理過程能力,運用專業知識給予家屬正確觀念,亦能為個案及家屬的住院經驗創造正向的感受。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