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心得 護理典範人物

作 者:Sheila Cassidy 譯 者:趙可式 出 版 社:光啟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年04月30日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有堅定的信仰及使命感強烈的醫師。她在方舟社區的經歷成為她最為珍貴的寶庫。在作者的心中方舟社區就是一個展現神蹟的地方,在那裏不但應證了她過去不能明白的福音,也讓她真正看見何謂人性的光輝,還讓她了解到所有的人都是神的子民,人都是平等的。
安寧療護原本就是一個必須不斷面對死亡的工作,然而生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個難解的題目。作者認為具備這三種特質的人比較適合從事安靈照護的工作。
第一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因人身心上的消亡而退避畏縮;第二要有幽默感,生死原是悲喜劇,若不笑,必得哭;第三要具備極其特別的敏感,對別人的苦有感同身受般的理解,常常這種理解是來自本身受苦的經驗。
在這三種特質中我個人覺得第三種是最困難的。因為與其說是具備,倒不如說是需要在人生中不斷的磨練,又或者是本身對痛苦的感受比較敏感,但這種感受畢竟不是與深俱來的,還是需要不斷的在自己的生活中經歷,跨過自己生命中的每座幽谷。
在書中還提到如何拉近醫病關係。醫療倫理有個難題是,要如何把病人當成一個完整的人看待,並保持平常心的完成醫療工作。如果只是把疾病抽離病人,雖然可以讓醫療工作維持理性與專業,並且做出更快速且正確的治療,但這只是給疏離的病醫關係一個看似無懈可擊的理由罷了。
讓我感到疑惑的是,難道為病人治療就只是像修理汽車一樣,哪裡壞了就修理哪裡,該換的零件就換掉嗎?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都不這麼想,只是也無法否認,投入過多的感情,會無法精準的判斷哪個才是對病人最好的治療。
這本書提供了許多經驗談,當然有大多部分都在談安寧療護,但其實醫病關係是不分科系的,適用於安寧療護的態度同樣也會適用其他病人和醫護人員,說穿了,態度只不過是身為人需要去磨練起具備的人生哲學。

新增時間 : 2017-09-03 10:07:07 / 修改時間 : 2017-09-03 10:10:3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