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寒假作業乳癌心得

專業科目相關議題<乳癌> 書籍---年輕型乳癌
1065101074 陳書緹
自民國95年起乳癌就一直名列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的癌症。民國104年新診斷乳癌個案超過12000人(不含原位癌2441人);發生率由民國69年的每十萬女性11.72人到104年的每十萬女性104.92人,所以乳癌是現今婦女醫療保健及癌症防治的重要課題。
除了近20多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外,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十歲(民國103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4歲),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比例為16.6%(美國是8%);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患者比例為9%,是美國的4.5倍。
年輕乳癌一般被認為跟基因的遺傳或突變有關。根據西方的研究,乳癌人口中有5~10%與家族遺傳的基因BRCA1、BRCA2(抑癌基因)突變有關,但在台灣尚缺少大量基因篩檢資料。國內學者的研究認為年輕乳癌可能跟環境荷爾蒙的污染等等有關。
由於年輕女性乳房較為緻密、易呈現結節狀,且受生理週期影響,自我及臨床乳房檢查不易,診斷上除了乳房攝影外更要依賴乳房超音波檢查。在美國的研究,35歲以下的年輕乳癌患者診斷時的腫瘤通常較大,多為第二、三期的乳癌,相較於年紀較大的族群,多為零期及第一期的乳癌。但是根據民國104年台灣癌症資料庫統計的結果,卻發現並無此差異。不管年輕或年老的乳癌都是以第一、二期最多。
總而言之,國人的年輕型乳癌發生率較高,在診斷的工具、手術治療、與後續藥物治療的選擇上有許多有別於停經後的乳癌。民眾及醫療團隊都必須特別注意與考量,相互溝通,才能提供年輕型乳癌患者較佳的照顧。

新增時間 : 2021-02-18 21:32:1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