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書名:台灣醫療文選。
作者:焦桐。
出版年:2005年3月。
出版書局:二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內容摘要
本書將歷年各作家所撰寫之醫療相關的文章收集成冊,以人文之筆描述醫療專業領域。文中有感慨與省思、有對生命的感動與珍惜,將作者的經驗和心路歷程以文字與讀者達到共鳴。
高木友之先生(賴和):敘述作者時代台灣醫學校長高木友之先生的軼事,敘述先生與其他公學校老師的與眾不同,學生對它的信服與尊敬,以及高木友之先生對學生的訓話中所表達一位醫生應該有的信念。
懶雲做城隍(一剛):介紹懶雲生前懸壺濟世以及他在文學上的貢獻。歿世後,甚至出現先也傳說,將之視為神一般的人物,可見其生前度鄕裡的貢獻。
臨床講義-對名叫台灣的患者的診斷(蔣渭水):以病例診斷的方式,描寫台灣目前社會現象的病態,文末爲診斷寫下治療方法,並期許台灣改善進步。
繭-自閉症(游乾桂):簡述自閉症兒童與正常兒童的異同,以及臨床上的症狀。並強調父母的教導與陪伴,開發兒童潛能。
鮮血帶來的悸動(王溢嘉):回憶作者身為實習醫生時所得到的感觸,在一場肝切除手術中,對生命突然感受神來一筆的震撼與感恩的交錯情感。
百合病人(王浩威):以譬喻法形容住院病患如百合花一般,用優雅而脫塵俗般的面貌送往迎來探病的客人。在一陣白天的交際應酬後,作者反而將晚間的時光以真正的吵雜作為對比,寫出外在的寧靜反而反映出相中的焦慮與無奈。
台灣媳婦的心願(拓拔斯.塔瑪匹瑪):以離島醫師的身分寫下深秋的夜晚接生的故事。故事因為嬰兒臍帶繞頸的驚險而達到高潮,又因醫生的危機處理而化解,並感受生命誕生的喜悅。
瞳眸四季(陳偉勵):以四季:春雷、夏雨、秋霜、冬雪,寫下四個關於眼睛的故事。
病人、醫師、教科書、誰是我的老師?(黃達夫):打破傳統學生時代對「知識」一詞的迷失。學習以病人為單位的讀書方法,將病人個體化、診斷多元化、治療人性化。
醫師的誓約與醫學倫理(黃勝雄):討論古代、希臘文化、東方印度、猶太人醫、美國醫學聯盟等醫師誓約,並在文末建議台灣醫師所應有的誓約。
大國手(侯文詠):寫出在醫師道德上與病患意願拔河的矛盾與無奈,在醫師不停忙碌過程以病患所贈與的「大國手」匾額,暗自嘲諷。
蔥花迷航記(林文斌):文章中驚悚的告知讀者在病患子宮中遇見蔥花的存在,另讀者錯愕之於,佩服醫生的緊急判斷力和措施處理。
面壁消遙遊(荘裕安):以文章幽默的自我調侃,想像SARS流行期間收到居家隔離的通知。帶出「十日談」等與疾病具有相關性的文學作品,希望在隔離期間能夠细细的閱讀。
非典型會員-防SARS委員會實錄(李明亮):詳細實錄台灣SARS期間,倉卒成軍的抗SARS委員會執行的工作,一群背後默默貢獻的無名英雄。
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畢柳鶯):有人說復健醫院是地獄、有人說是天堂。在醫師進入臨床後發現與原本的預期有所落差,卻也同時在臨床中發現生命的希望。
眾裡尋他千百度(江自得):作者在醫學領域中以文學的詩闡發世界與生命的對話。
白色巨塔裡的呼喊-從人球事件看台灣醫療改革:邱小妹妹人球案帶給社會莫大的震撼,作者呼籲大眾不能愛心只在沸點時刻,除了對事件保持持續性的關心,更應該以正面的角度看待並檢討醫療制度與醫療糾紛的根本錯誤。
二十號病房散記(呂欣蒼): 以許多抽象和意象的手法描繪精神病患一天的生活。使用第一人稱帶領讀者更貼近病患的立場。
病房散記(馬逢華):敘述作者自身住院的經驗,詳細交代入院的原因、醫院內部狀態、醫療人員的工作。
來不及長大(蘇偉真):敘述兒童病房中患有重症的兒童,住院初期到坐後逝世的過程,和家人心靈的成長。
致弗瑞德.雪曼醫師(李黎):孩子因為醫師好友的誤診去世五年,放下心中的愛恨情仇,迎接身體中新的生命,並感傷人生無常。
並枕憐柔(王秋蓉):自述身有殘疾的自己,與丈夫共同患難享樂,克服心俚語外在環境上的障礙歷程。
驚悚的轉捩(謝坤山):因為職業傷害只剩下左腳的作者,在他人的鄙視和父母親的疼惜下,重新在逆境中找回希望與自尊。
雞同鴨講的笑話(陳宏):大病造成他的語言溝通上的障礙,發生許多雞同鴨講的笑話,許多無奈事件的發生它一一堅強克服,最後受到護理人員的細心關懷而感動
誰要早療(劉碧玲):母親一開始無法接受女兒的智力不足,在一連串盲目的行動下不但無法讓女兒有所改善,反而讓它對學習恐懼。最後得到修女的幫助與開導,調適心境後,終能用正確的方式治療女兒並開發它的能力。
你在我胃裡(李欣倫):奇特的觀點講述愛情與消化道的關係,對於失戀者容易厭食或是暴食,有著特別的觀點與解釋。
我要的真的不多-關於牙醫的「信任」習題(夏瑞紅):初診後在也沒有回診的牙醫診所,多年後終於再度回診。經由與醫生的談話,探討究竟為什麼對牙醫產生信任於不信任感,以及身為一名病患最想要的基本的需求是什麼。

讀後心得

高木友之先生(賴和):「要做醫生之前,必須做成了人,沒有完成的人格,不能盡醫生的責務。」這句話不只能用在醫生上,所有醫療團隊的人員都應該將這句話奉為圭臬。我想這除了是高木友之先生的人生哲學,也是他為什麼受到敬重的原因。一個人的人格,是身為人最重要的條件,不論此人的出身、職業或是才藝,更遑論以「人」為照護對象的工作者。醫者,乃以醫治人為目的,在一個做人的道德上,我們應該在重視技術同時也應該重視病人的權力。病人有之的權力、有隱私的權力、有決定的權力…。所以,先懂得如何有完全的人格去對待你的病患,你才有辦法在身、心、靈上給它完整的醫護。
鮮血帶來的悸動(王溢嘉):身為一個醫護人員,面臨他人的血光之災是無可避免的。如何在面對他人的不幸下而有正確的想法和觀念、心情的調適,也是醫護人員要面臨的課題。作者在手術台上初次面臨肝臟切除手術,興奮之餘,更得到了無價之寶:一顆感恩的心。
百合病人(王浩威):這篇文章認我們能夠細微的觀察到一位住院病患的心情故事。住院病患心中的寂寞與焦慮,在夜晚的寧靜下更顯得敏感脆弱。身為護理人員如何藉由外在的觀察,發現病患內心的不安?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於病患在生理層次外,更深層了解的文章。
台灣媳婦的心願(拓拔斯.塔瑪匹瑪):一位醫生在醫療資源不足的離島,它的決定可以影響一切。不論是醫生還是護理人員,病患的生命有時掌握在我們的手上,這個沉重的負擔提醒我們應該要嚴謹慎重。文末嬰兒順利的誕生,讓人感到生命的強韌以及甜美,這是每個醫護人員希望自己的病患擁有的故事結局。
病人、醫師、教科書、誰是我的老師?(黃達夫):作者說:「很少有病例是一成不變的符合教科書上的記載,大多數的病人,……都是動態的,由於個別的變化而有不同程度的差異。」這就好像我常常聽到的一句話:「現在學校交教是一回事,而到了臨床上工作,又是那麼一回事了。」究竟我們要相信誰呢?我想,我們相信教科書、相信前輩、相信病人。因為,教科書是基本,我們需要他來教育我們;前輩是時間的累積,我們需要從那裡汲取我們所沒有的經驗;病人是你的課題,它所擁有的特質是獨一無二的。文中也談到「視病如親」的意義何在。我和作者的意見相同,我不認為真的能夠將病患真的是為自己的父母。因為孔子也曾經說過,愛是有分等級的,弟子規也是這樣說。我認為所謂「視病如親」的真意,應該是指站在病人的立場去想:如果今天我得了這樣的病,我認為最好的處置是什麼?我會如何決定呢?
大國手(侯文詠):醫護人員面臨的矛盾在這篇文章中被放到最大倍數。病患、家屬的心願與醫療道德的違背,生命與意願的抉擇。夾雜在心理的糾纏,最後還是要做下決定。因此,充實自己的知識經驗能夠在當下讓你做出更好、更正確的判斷,即使生命沒有正確或是不正確的標準答案。
蔥花迷航記(林文斌):在病患的子宮中發現蔥花,你當下的反應是什麼?一個臨時的狀況考驗醫護人員的臨場反應,能不能在當下學以致用呢?老話一句:病患的生命在信任的基礎上交付在我們的手上。
病房散記(馬逢華):大多數的人都要親身經歷在能體會許多情境,從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知道一位好的護理人員它能夠對病患有多少的影響和感動。雖然醫屬是由醫生所下的,但是時時刻刻陪伴在病患身邊的卻是護理人員,病人最即時的情況由我們來掌握,這難道不是一個高貴的工作嗎?
並枕憐柔(王秋蓉):人都會對自己的缺陷感到自卑,更何況是身體有殘缺的人?我們要如何陪伴一位殘疾的病患度過心靈的調適期,讓它能夠擁有完整的心靈,再做身體上的復健。作者給了我們最活生生的例子,它的堅強直得學習。
雞同鴨講的笑話(陳宏):當我們無法溝通時會有多麼難過呢?雖然作者以鬧「笑話」一詞帶過,但是心中的無奈與悲哀又豈止是僅僅兩個字可以形容的,就像是掛在嘴上的那一抹苦笑一樣。照護它的護理人員,細心的觀察到那些微的無奈流露在無法言語的嘴角,給病患無限的感動:即使再無法言語的時刻,卻能夠如此體貼的貼近我的心。

新增時間 : 2019-09-19 18:37:1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