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暑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學號
1065101374
姓名
柳沁蓉

作者姓名
毛新春 (H.C. Mao)
西 元 出 版 年
1997年
文章標題
瀕死兒童的反應及其護理
期 刊 名 稱I
護理雜誌
卷(期)
44(4)
起訖頁數
26-32


【自訂一主題】:兒童時期的相關疾病及其護理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在兒童時期3-9歲期間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3-5歲,這階段的兒童認為死亡是暫時且為可以復生的,將死亡視為分離或離開,以為看不見或是消失的東西就是死了;第二階段為5-9歲,這階段的兒童認為死亡是終止,覺得死亡只會發生在年紀較大的老人身上,予以擬人化,覺得死亡是個人,被抓到就會死;第三階段為9歲以上,這階段的兒童已經可以認識死亡是肉體生命的結束,知道死亡為普遍現象、不可避免且無法改變、是永久性的,大家都會死,與自己個人行為無關,明白死亡是生命的終結。
對於瀕臨死亡的兒童,對於家屬和兒童本身都會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我認為這時護理人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瞭解兒童死亡概念之發展及兒童對即將死亡之反應,給予適當的護理,減輕其對死亡的疼痛、分離及怕被遺棄的恐懼,並接受其面對死亡所產生的恐懼、沮喪、罪惡與憤怒等行為反應,身為護理人員也要正視對死亡的恐懼,對死亡有更正向的認知,才能協助病患死亡或瀕死的情境,當面臨病患生命結束之際,需要有良好的準備才有能力照顧瀕死病人,減低焦慮與害怕,並且能坦誠接納死亡本身;除此之外,面對家屬時的不知所措、遺憾與不捨,我認為默默的陪伴及非語言的關懷勝過千言萬語,適時的沉默及感受他的哀傷對於家屬來說是比較好的。

作者姓名
王麗玲(Lih-Ling Wang);黃憶如(Yi-Ju Huang);蘇淑梅(Shu-Mei Su)
西 元 出 版 年
2000年
文章標題
食道穿孔病患的護理
期 刊 名 稱I
榮總護理
卷(期)
17(2)
起訖頁數
147-152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 500 字)】:

讀完此篇文章後我了解到,食道穿孔為較罕見亦是消化器官穿孔中最危及生命的損傷。其在臨床徵候富多樣性,尤其非外傷型不易早期診斷,使得處置困難死亡率高。
常見的原因是由於猛烈的交通事故、高處跌落、跳水、頸胸部貫穿性傷口,困難插管或內視鏡檢查所引起的醫源性合併症,常見自發性食道破裂原因為嚴重嘔吐、打噴嚏等。說到食道受傷最常聯想到的應該是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出現脹氣、打嗝、噁心、嘴巴散發酸苦味、吞嚥困難、早上聲音沙啞、喉嚨疼痛、感覺有異物、咳嗽、容易喘
,有些人會覺得胃食道逆流是因為胃酸過多,但是大多數人胃酸並沒有過多的問題。通常是因為賁門關閉不緊,使得胃裡的胃酸或氣體容易跑到食道裡。現在的人時常喜歡喝酒、喝咖啡、吃甜食、吃油炸或辛辣食物或是用餐後沒多久就躺下,亦可能使胃部內容物更容易回流至食道,其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調整飲食,避免暴飲暴食、戒除菸酒、維持正常腰圍、吃飯慢慢來、飯後別急著躺下,睡前 2-3 個小時避免進食以防症狀復發、使用可調整床頭高度的床架,睡覺時墊高頭部及肩部、多放鬆身心,透過運動、冥想、漸進式肌肉鬆弛練習、心理諮商等方式來紓解壓力,減少對生活的不安及焦慮等,我們就可以有效降低傷害食道的風險!

新增時間 : 2020-09-04 03:33:1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