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寒假作業

我在全文資料庫下載的第二篇文章為「腸激躁症候群病患後續發生憂鬱症的風險:一個以台灣本土族群為基礎的世代研究 」我在搜尋資料閱讀時就有意找自己有興趣的議題來閱讀,當初會選擇這項議題是因為我自己本身患有俗稱腸躁症的疾病,在我高一時因為適應不良和個人因素,而發現自己每日都會拉肚子,頻率為每日早晨一次,有考試,比賽甚至飲食都會影響我的腸胃蠕動,增加腹瀉的次數。一開始我抱持著可能吃東西太油膩或太重口味的關係才引起我腹瀉,不過當腹瀉持續一個多月後我便決定就醫,我依然記得第一次就診時醫生和我說的每句話,醫生替我下了診斷說這就是腸躁症,這項疾病需靠我自己才能獲得長久的控制,藥物治療都只是一時。

這項研究中指出高達60%的腸激躁症候群的病患會有精神層面上的問題,有一些病患認為他們的精神問題是造成腸激躁症候群的原因;但也一些病患認為他們的精神問題是來自於腸激躁症候群的症狀。無論如何,既然腸激躁症候群被認為是一種慢性和難以根治的疾病,而且影響生活品質甚巨,的確很有可能因此造成心理壓力或是形成精神方面的疾病。 以我來說的話,我是因自身心靈層面的關係才影響身體方面,而當心靈層面累積越多時身體上的反應便會增加。這項研究顯示出腸激躁症候群的病患,無論性別、年齡或共同疾病之有無,後續發生憂鬱症的風險的確顯著比一般大眾來得要高,而又以女性居多。

我一開始時是先以藥物治療又一邊接受學校輔導室老師的諮商緩解症狀的,我也搜尋了許多資料,明白腸躁症需要我自己去做克服,要怎麼化解自己的情緒和壓力比較重要,也才能讓我的症狀得到緩解,不過自從我有了這項疾病後,腸胃功能的狀況被影響許多,像是辛辣食物不太能吃、咖啡不能常喝、壓力不能太大、生活作息也需要正常,這對於我來說都是困難的議題。

新增時間 : 2021-02-16 20:18:54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