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丁
學號 1075101179 姓名 陳奕晴

書名 走過童年傷痕:掩在門後的暴力 作者 王榮文
出版社 遠流 出版年月 1997年12 月
索書號 178.8 4644 2002 ISBN 957839960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許多人總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因缺乏溫暖,多半是行為偏差的問題兒童、青少年。

2真心想告訴所有仍陷在苦痛中的朋友,寬恕並不能使過往傷害消失不存在,但有了寬恕之心,就能卸下感情重擔。

3心靈上、生活上,仍遭遇許多難以面對的困難。但我不埋怨、不畏怯,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度過所有的挫折與磨練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家庭暴力造成兒童虐待和失落的傷痕是難以抹滅的。家庭原來是安全的溫暖避風港,但家庭也是容易造成衝突的場所。雖然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可是有的父母對孩子明顯的差別待遇,或訂下不論孩子如何努力都達不到的期許,這些往往成為精神虐待的來源;有的父母蓄意的或不當管教而造成兒童的身體虐待和精神虐待。雖然父母是最常見虐待兒童的施暴者,祖父母、同胞及其他的親人也可能是施虐者。更常見的是父母之間或家人和其他人的暴力行為,雖然不是以兒童為直接對象,但都深深烙印在兒童的心理,若有人傷亡,則烙印更深更重。夾在父母之間的戰爭是令兒童十分為難的,如果副木又要拉攏兒童靠邊站,指責兒童偏向一方,更使兒童成為待罪羔羊,深感自己的無力甚至產生罪惡感。

身體的傷痕看得到,心理的傷痕也不是船過水無痕,它會在心裡留下長遠的烙印,甚至改變人生。兒童遭受心理創傷,除了立即的害怕恐懼反應之外,在事情經過幾個月或幾年之後,仍然會重複做著創傷的惡夢。兒童對創傷事件有非常深刻的記憶,尤其是視覺記憶,事件之後兒童還會突然在眼前看到發生創傷的場景,重現身歷其境的情緒和身體反應,讓人煎熬。最持久的傷痕是害怕,怕再發生類似的事情,怕相似的場景、人、事、物,怕黑,怕和熟識的人分離,怕單獨行動、怕陌生人……等等。創傷之後的兒童,對某些事特別敏感,但上課時卻心不在焉、不專心、發呆,因次學業一落千丈。有的甚至在受到嚴重創傷之後,認同對他施暴的人,面對別人做出相似的暴力行為,變成另外一個暴力的人。
新聞上也有不少家庭暴力事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對剛成年的小爸爸、小媽媽,因一時糊塗,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小寶寶。但因兩人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又整天沉迷於網路線上遊戲,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只要一哭鬧,就罵他、打他,要他安靜,使的寶寶全身傷痕累累,身體無法承受這極大的傷痛,最後只好跟著小天使到另一個世界過好生活囉!就為了玩線上遊戲,而不管親生孩子的死活,甚至對他加以使用暴力,造成一個無法挽回的悲劇,真是得不償失啊!

童年傷痕是既深又久的,創傷兒童的代價是十分重大的,我們要全體動員減少兒童意外傷害,增進兒童保護措施,我們要努力減少家庭暴力,增進家庭和諧。

新增時間 : 2019-08-29 13:50:02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