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期寒假心得
護三甲1085211023詹育瑄
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吳尚蓉
這是一篇關於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的文章,從文中看到台灣有超過19萬病人留置鼻胃管,不管是暫時或是長期的留置,這都是一筆很龐大的數據,而平時在校上專業科目時,也會提到說怎樣鼻胃管灌食時,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用鼻胃管等相關知識,是個常被提起的技術。包括因為暑假疫情的關係所以要在線上實習時,實習老師要求我們針對一些技術做報告,其中在那次的報告中我抽到的主題便是鼻胃管灌食,於是我選擇了這篇文章是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讓我學習到一些新的知識概念,畢竟我個人認為現在在台灣處於高齡化社會,會用到鼻胃管灌食這個技術的次數會越來越多。每次上課時提到此技術就一定會提到吸入性肺炎,我們要學習如何避免吸入性肺炎,所以在要幫別人灌食前一定要先確認管子有無跑掉是否留在胃的裡面,如果沒有在胃的位置便不可灌食,因為會造成肺炎,讓事情變得很嚴重甚至危及性命。同時也要注意灌食的速度、姿勢和胃殘餘量等方面。這是本篇文章裡的重點注意事項。而鼻胃管灌食也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出現,例如傾倒症候群,傾倒症候群是食物直接進入腸道而引發的。文中提到了除了檢測PH值是靠數據進行推測外,其他的例如檢查口腔的管路是否有纏繞等,只能觀察到假設管路的位置,不能精准確認。再測距GRV時可先推注空氣使NTG離開胃壁,減少胃黏膜損傷,而且這個方法可以減少食物殘渣和藥物造成塞孔阻塞。在灌食時,灌食量不要超過250ml以上或是兩次以上的灌食量超過200 ML,因為容易發生嘔吐及食物逆流,導致吸入的危險,需要改用間接性斷食。如果灌食前超過250 ML兩次,就要停止灌食4小時,在以原先灌食量的50%灌食,並進行持續評估。以上這些知識比在上課時學到的豐富了許多,但還是有許多地方自己雖然看了但是還是無法看的,這讓我意識到有老師教時有多方便,和自己自我學習的困難時有多麼的不方便。
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吳尚蓉
這是一篇關於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的文章,從文中看到台灣有超過19萬病人留置鼻胃管,不管是暫時或是長期的留置,這都是一筆很龐大的數據,而平時在校上專業科目時,也會提到說怎樣鼻胃管灌食時,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用鼻胃管等相關知識,是個常被提起的技術。包括因為暑假疫情的關係所以要在線上實習時,實習老師要求我們針對一些技術做報告,其中在那次的報告中我抽到的主題便是鼻胃管灌食,於是我選擇了這篇文章是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讓我學習到一些新的知識概念,畢竟我個人認為現在在台灣處於高齡化社會,會用到鼻胃管灌食這個技術的次數會越來越多。每次上課時提到此技術就一定會提到吸入性肺炎,我們要學習如何避免吸入性肺炎,所以在要幫別人灌食前一定要先確認管子有無跑掉是否留在胃的裡面,如果沒有在胃的位置便不可灌食,因為會造成肺炎,讓事情變得很嚴重甚至危及性命。同時也要注意灌食的速度、姿勢和胃殘餘量等方面。這是本篇文章裡的重點注意事項。而鼻胃管灌食也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出現,例如傾倒症候群,傾倒症候群是食物直接進入腸道而引發的。文中提到了除了檢測PH值是靠數據進行推測外,其他的例如檢查口腔的管路是否有纏繞等,只能觀察到假設管路的位置,不能精准確認。再測距GRV時可先推注空氣使NTG離開胃壁,減少胃黏膜損傷,而且這個方法可以減少食物殘渣和藥物造成塞孔阻塞。在灌食時,灌食量不要超過250ml以上或是兩次以上的灌食量超過200 ML,因為容易發生嘔吐及食物逆流,導致吸入的危險,需要改用間接性斷食。如果灌食前超過250 ML兩次,就要停止灌食4小時,在以原先灌食量的50%灌食,並進行持續評估。以上這些知識比在上課時學到的豐富了許多,但還是有許多地方自己雖然看了但是還是無法看的,這讓我意識到有老師教時有多方便,和自己自我學習的困難時有多麼的不方便。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