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心得報告
如何面對臨終的死亡焦慮-誰該為自身的死亡負責?
面臨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經歷的事,因為未知與不確定性所以可能會有恐懼及死亡焦慮的情緒。尤其是未來要成為護理人的我們,更是會常常在臨床面對死亡的課題,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及給予病人正確指引是最困難的,還沒有去實習過的我,還無法親身體會那種感覺。在病人的角度來看死亡焦慮的原因,害怕死亡的到來、自身疼痛控制以及對家屬的歉意是最主要的,文中提到前期因為有信仰的支持,因此緩解了許多不安及緊張的情緒,但隨著時間的增加,後期文中寫到「病人很對不起家人,認為家人可能都很希望她能早點離開」,明明害怕死亡卻又不想讓自己成為家人們的負擔,一直在這種矛盾心理下拉扯。死亡焦慮能否完全消除,每個人是否能以自身去承擔死亡責任,可能需要考量生活背景與面對死亡的想法、過去經驗如何形塑對死亡的認知,臨床工作者可介入的面向,提供穩定且支持的關係與環境,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讓病人有機會正視自己的病情,是最重要的。結尾說到的這段話「人會如何面對臨終的死亡焦慮?每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主體,持續在感受與經驗這段未知、不確定的死亡歷程,尋找自己的方向,完成自己的路程。」看似沒有甚麼意義,卻是最貼近我們的,人生中就是不斷尋找自己的路,並且走完它。
面臨死亡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經歷的事,因為未知與不確定性所以可能會有恐懼及死亡焦慮的情緒。尤其是未來要成為護理人的我們,更是會常常在臨床面對死亡的課題,該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情及給予病人正確指引是最困難的,還沒有去實習過的我,還無法親身體會那種感覺。在病人的角度來看死亡焦慮的原因,害怕死亡的到來、自身疼痛控制以及對家屬的歉意是最主要的,文中提到前期因為有信仰的支持,因此緩解了許多不安及緊張的情緒,但隨著時間的增加,後期文中寫到「病人很對不起家人,認為家人可能都很希望她能早點離開」,明明害怕死亡卻又不想讓自己成為家人們的負擔,一直在這種矛盾心理下拉扯。死亡焦慮能否完全消除,每個人是否能以自身去承擔死亡責任,可能需要考量生活背景與面對死亡的想法、過去經驗如何形塑對死亡的認知,臨床工作者可介入的面向,提供穩定且支持的關係與環境,給予病人最大的支持,讓病人有機會正視自己的病情,是最重要的。結尾說到的這段話「人會如何面對臨終的死亡焦慮?每個人都是自我生命的主體,持續在感受與經驗這段未知、不確定的死亡歷程,尋找自己的方向,完成自己的路程。」看似沒有甚麼意義,卻是最貼近我們的,人生中就是不斷尋找自己的路,並且走完它。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