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寒假作業

「癌症治療造成的白血球低下」

癌症病人接受化學治療期間最常見的副作用之一為骨髓抑制,常伴隨著「嗜中性白血球低下 」。嗜中性白血球為身體抵禦微生物入侵的重要防線,當化療藥造成嚴重的白血球低下時,身體便沒有足夠的能力抵禦外來微生物入侵, 可能會導致感染而住院。
而嗜中性白血球的定義為「絕對嗜中性白血球數低於1000」而低於100時最容易感染。
嗜中性白血球低下也會造成許多合併症,包括了低血壓、腎臟損傷、心臟衰竭……等等,而也可能會造成死亡率大幅上升。
而初步評估病人是否有白血球低下可由抽血檢驗。而底下三種病人也比較容易白血球低下:年齡越大、營養狀況差、共病症越多的病人。
而主要的預防方式是避免接觸人群小孩、避免生食、保持個人衛生、預防出血、必要時才正壓隔離,高風險病人可給予預防性抗生素。
而發生了發燒發冷、任何部位腫脹疼痛、呼吸急促、口腔有新的破洞……等等需立即就醫檢查並且治療。

「糖尿病腎臟病變」
在台灣地區,慢性疾病已經漸漸取代了急性疾病,成為了十大死因的主因。而糖尿病在其中佔第四位;腎臟病則佔地七位。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統計,尿毒症新發個案中,糖尿病腎臟病變占38.7%,排名第一。
而在臨床上糖尿病分為「第一型」跟「第二型」。
第一型主要又遺傳導致,主要是因胰臟無法製造胰島素,需終身注射胰島素治療。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此類型糖尿病發生腎臟病變發生率為35%-45%。

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主要由後天所形成,常發生於肥胖的成年人。主要是因為胰島素的抗性,並非缺乏胰島素,故又稱「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此類型糖尿病發生腎臟病變發生率為20%至30%。
糖尿病腎臟病變可分5期,分別為:高過濾期、寂靜期、初始期、顯著期、末期腎病變。分別的臨床表徵為:腎臟結構肥大(第一期)、腎臟已出現腎絲球基底膜肥厚及腎間質增生(第二期)、小便可測得蛋白尿(第三期)、高度蛋白尿,並且會有高血壓、水腫、視網膜病變(第三期,本期患者相當普遍)、無法維持日常生理需求(第五期,至此期大多需要七年)。
而避免造成腎臟病變有八種方法:嚴密血糖控制、嚴密血壓控制、血管張力治療、控制飲食、控制血脂肪、矯正貧血、服用阿斯匹靈、禁止抽菸。

新增時間 : 2022-02-06 17:02:14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