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二)
護二乙 1095101081 林昀蓁
放棄的力量 Mastering the art of quitting
作者: 佩格.史翠普(Peg Streep)、艾倫.柏恩斯坦(Alan B. Bernstein)
放棄往往比堅持更難!就像佛家講的「執念」一樣,放棄通常都比堅持更令人糾結,或難以抉擇,而放棄的勇氣可能更大過於堅持的力量。
放棄能為人生帶來什麼改變?
我們身處在一個認同放棄是最後手段、鼓勵大家堅持下去的文化之中。從小我們受的教育是:不能半途而廢,「堅持」才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放棄」這個詞彙被妖魔化,等同承受不了壓力的人才會做的事。
我們可能往往「堅持」一些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卻依舊不願放棄,堅持到最後可能只是緣於不甘願、不想丟臉、不希望被別人認為自己是失敗者、沒韌性。
以前我有過這些想法,「萬一」我再多撐一下,就成功了?「萬一」我再堅持一點、努力一點,我就獲得我所想要的。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認為「萬一」只是用來催眠自己的理由,來促使自己堅持下去,而無法去真正了解、釐清自己,就像作者提到:「若是沒有了脫離的能力,大家會繼續活在衝突中,既不開心也不健康。
不願「放棄」的理由很多,不希望過去的努力付諸流水,不希望被視為「半途而廢」的人,覺得目前所做的事還有一絲成功的希望,但是在不斷拖延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錯過轉換跑道的最佳時機,錯過其他或更適合的機會。
有時候,放棄才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學會放棄的技巧,也是更健康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