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寒假作業

乳癌
臺灣的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重要性日益增加。已有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都市、北部地區、外省籍、未婚者、高社經地位、初經早、生育子女數少、初次懷孕較晚、50 歲以後體重較重者,罹患乳癌的危險性較高。
文中提到停經與是否哺乳對乳癌的危險性沒有顯著的影響。
病理學方面,乳癌多發生於乳房的外上區,經常有皮膚變化,顯微鏡下最常見者為浸潤性腺管癌。
臨床表徵方面最常見者為無痛性乳房腫塊,腋下淋巴結腫大,乳頭凹陷,乳頭異常分泌,皮膚橘皮化或下陷等。檢查與診斷方面, 大多乳癌為由病人自己或配偶發現,但由於國人認知不足,治療時只有 19.7% 小於或等於2 公分。 正確的乳房自我檢查應為目前婦女衛生教育的重點,早日診斷就能早日治療。
乳癌的診斷方法有乳房 X 光攝影、超音波乳房檢查、細針抽取細胞檢查等,國內已有的研究顯示超音波乳房檢查敏感度、精確度往往高達 80% 以上,並不遜於乳房 X 光攝影;而細針抽取細胞檢查更可直接觀察細胞的變化,乳癌的治療國內目前以修正式的乳房根除術為主,局部切除之保守療法輔以放射線治療,亦有許多醫院在嘗試進行。
婦女在化學治療期間身體與心理皆承擔巨大的壓力,療程中腫瘤反應評估是重要時間點,我們醫療人員除了關照婦女的身體變化也應注意她們心理的負擔,提供必要的情緒支持與治療訊息以降低婦女的壓力。
一個月最少一次自我乳房檢查,雖說死亡率並沒有很高,但早期發現就能早期治療,大大提升存活率。


鼻胃管留置病人吸入性肺炎的預防照護
文中提到台灣超過19萬病人留置鼻胃管,在學校上專業科目時,也會提到說在什麼樣的情況需要用鼻胃管等相關知識,是個常被提起的技術,在我基護實習時,也看見過家屬替個案鼻胃管灌食,不是像我們做技術用安妮的時候一樣,灌食物經管子的速度不快,灌食過程中家屬也會時時刻刻觀察個案的表情是否有任何不適,本來我們還是要去跟家屬衛教如何灌食、注意事項,不過家屬卻說都會了,也說出了如何避免吸入性肺炎,像是在要灌食前一定要先確認管子有無跑掉是否留在胃的裡面,如果沒有在胃的位置便不可灌食、灌食的速度、姿勢和胃殘餘量等家屬都很清楚。
而鼻胃管灌食也會有其他的合併症出現,例如傾倒症候群,傾倒症候群是食物直接進入腸道而引發的,文中提到了除了檢測PH值是靠數據進行推測外,其他的例如檢查口腔的管路是否有纏繞等,只能觀察到假設管路的位置,不能精准確認。
在灌食時,灌食量不要超過250ml以上或是兩次以上的灌食量超過200 ML,因為容易發生嘔吐及食物逆流,導致吸入的危險,需要改用間接性斷食。如果灌食前超過250 ML兩次,就要停止灌食4小時,在以原先灌食量的50%灌食,並進行持續評估。
以上其實也有補充到在學校中沒有上到的知識,不過些許不懂的問題也沒辦法隨時問老師,是有點不方便。

新增時間 : 2023-01-17 17:27:05 / 修改時間 : 2023-01-17 17:27:23

回應(1)

  • Irene(guest)(2023-02-23 18:34:26) :
      閱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