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寒作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寒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 護理 班級 護三丙
學號 1105101100 姓名 張瑋潔

書名 知覺自己過重的女性其完美主義、自我效能、憂鬱傾向以及心因性暴食症傾向之相關研究
作者 李妍荻
出版社 輔仁大學醫學院 出版年月 2013 年 6 月 日
索書號 178 032M 101-7 ISBN

書名 臨床心理學刊-母親產後社會支持與憂鬱之關係探討 作者 王韻婷
出版社 中山醫學大學 出版年月 2019年 月 日
索書號 178 043M 108-11 ISBN 178 043M 108-11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檢驗知覺自己過重的女性、完美主義和自我效能的三因素交互模式預測其心因性暴食症傾向─分為暴食和清除行為兩部分;(2)本研究欲建立知覺自己過重的女性,其完美主義、自我效能、憂鬱傾向和心因性暴食症症狀的整合性模式。

運用於台灣婦女之效度,及瞭解台灣孕產期婦女之心理社會狀況與產後憂鬱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為36位產後婦女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份研究深入探討了檢驗知覺自己過重的女性心因性暴食症傾向的三因素交互模式以及整合性模式。首先,研究發現除了完美主義中的「組織」外,其他完美主義類型與心因性暴食症傾向、暴食行為和補償行為呈現顯著正相關。其次,在完美主義中,與自我效能呈現顯著正相關的是「組織」,而「在意錯誤」、「父母批評」和「懷疑行動」則呈現顯著負相關。第三,自我效能與心因性暴食症傾向、暴食行為和補償行為呈現顯著負相關。此外,自我效能在完美主義中的「在意錯誤」和「父母批評」與暴食和補償行為之間具有部分效果。這項研究的發現有助於我們更深入了解知覺自己過重的女性心因性暴食症傾向的形成機制。相對於完美主義和憂鬱傾向,自我效能對於調節心因性暴食症傾向具有更有影響。因此,心理介入方案可以著重於提升女性的自我效能,同時教導她們有效應對情緒的方法,進而降低暴食和補償行為的發生率。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為心因性暴食症的預防和治療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對於臨床實踐者和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來說,這些發現將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干預計劃,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的主題關乎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這是一個極具現實意義的議題,因為憂鬱是許多產後婦女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研究旨在瞭解產後婦女的社會支持與憂鬱之間的關係,並希望能夠為未來調節產婦憂鬱情緒提供基礎。研究人員邀請了台中地區的產後婦女參與,填寫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產後婦女在產後一周的社會支持程度與憂鬱程度呈現顯著負相關,這意味著社會支持越低,憂鬱程度越高,而且這種關係在至少三個月的時間內持續存在。這項研究的貢獻在於揭示了社會支持與憂鬱之間的關係早在產後一周內即出現,並持續至少至產後三個月。因此,對於實務工作者而言,評估產前的社會支持並持續關注社會支持對產婦憂鬱的影響至關重要。這將有助於制定更有效的支持措施,提高產後婦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並為她們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照顧。

新增時間 : 2024-02-19 18:26:2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