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二丁1105101153-寒假作業
情緒管理團體對護專學生之憂鬱與焦慮情緒之成效分析
這篇文章是以八名南部某醫護專科學校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參與二天共十二小時的「情緒管理團體」,團體內容以認知行為療法,針對憂鬱與焦慮情緒進行介入。在參與團體前一週研究者會進行個別會談,了解受試者的壓力來源、身心症狀,以及因應的方式,並施以社會再適應量表、身心症狀評估表、貝克憂鬱量表與貝克焦慮量表,團體結束後二週再由研究者進行個別會談,以BDI-Ⅱ與BAI評估受試者憂鬱與焦慮情緒的改變情形。研究結果大部分的受試者壓力來源都來自於「課業」,再來才是「同儕和人際關係」、「家庭互動」,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受試者得分落在中度與高度壓力的危險等級。大部分的受試者選擇「主動想辦法解決」其次為「找同學,老師,家人傾訴」和「壓抑在心裡」。透過「情緒管理團體」的介入,多數受試者的憂鬱程度與焦慮程度有下降的趨勢。從回饋也分析出許多正面評價,此外,並表示透過「情緒管理團體」學習到如何覺察自己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學習到如何放鬆與腹式深呼吸的技巧還有問題解決與情緒管理策略,同時也透過進一步自我坦露而達到自我了解,認識了新朋友而獲得社會支持。我認為情緒管理是個很需要被重視的議題,多舉辦情緒管理團體是個很好的建議,希望能藉此有效的降低青少年憂鬱症及焦慮情緒的發生。
護二丁1105101153林奇葳
這篇文章是以八名南部某醫護專科學校學生作為研究的對象,參與二天共十二小時的「情緒管理團體」,團體內容以認知行為療法,針對憂鬱與焦慮情緒進行介入。在參與團體前一週研究者會進行個別會談,了解受試者的壓力來源、身心症狀,以及因應的方式,並施以社會再適應量表、身心症狀評估表、貝克憂鬱量表與貝克焦慮量表,團體結束後二週再由研究者進行個別會談,以BDI-Ⅱ與BAI評估受試者憂鬱與焦慮情緒的改變情形。研究結果大部分的受試者壓力來源都來自於「課業」,再來才是「同儕和人際關係」、「家庭互動」,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受試者得分落在中度與高度壓力的危險等級。大部分的受試者選擇「主動想辦法解決」其次為「找同學,老師,家人傾訴」和「壓抑在心裡」。透過「情緒管理團體」的介入,多數受試者的憂鬱程度與焦慮程度有下降的趨勢。從回饋也分析出許多正面評價,此外,並表示透過「情緒管理團體」學習到如何覺察自己憂鬱和焦慮的情緒,學習到如何放鬆與腹式深呼吸的技巧還有問題解決與情緒管理策略,同時也透過進一步自我坦露而達到自我了解,認識了新朋友而獲得社會支持。我認為情緒管理是個很需要被重視的議題,多舉辦情緒管理團體是個很好的建議,希望能藉此有效的降低青少年憂鬱症及焦慮情緒的發生。
護二丁1105101153林奇葳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