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寒假讀書心得
1.文章:愛滋病照護—性別觀點 作者:柯乃熒(Nai-Ying Ko)
2.文章:一位愛滋病患初次發病之護理經驗 作者:范倩華 劉芳蓁
3.文章:照顧一位愛滋受刑者合併血液透析的經驗 作者:陳宥均 方莉
心得:
愛滋病會有來自生理狀況之變化、壓力、死亡威脅及對疾病的不確定感,加上社會歧視與排斥,擔心工作權的喪失,使感染者
倍受身心各方面壓力與困境,而現階段的愛滋病並不能完全根治,只能依靠藥物控制病情不要惡化,個案往常會有擔心瀕臨死亡的恐懼和想法。
然後我覺得應該多舉辦一些關於愛滋病的演講會、書籍還有飲食指導等等,這將會讓更多人認識愛滋和應對方法,而不是一昧的逃避和用死亡來解決。
當然這對於沒有得到愛滋病的人來說,對於愛滋病的朋友相處難免會有一些疙瘩,但是這對於愛滋病的朋友來說,這是一種間接隱藏的刀刃刺進她的身體裡。
等於說無意間傷害了愛滋病的個案,而我們卻不曉得,事實上這種無意間的傷害已經造成愛滋病個案極大的心理引響。
然而愛滋病毒感染後會有3~10年的空窗期,大多數患者可能在感染後長達10年才發病成為愛滋病,所以想要治療根治的時候,早已錯失良機,
感染者由女性較多,對於愛滋病的治療方法通常是使用藥物,而女性感染者在服藥期間疾病病程進展較慢,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成效較男性感染者好,死亡率較低。
再者就是控制飲食,會有個案對於知道病情後而食不下嚥然後降低了藥物的成效,也會有營養不良的狀況發生。
對於在護理措施上,護理人員除了傾聽、陪伴、給予情緒支持及引導其說出擔心之事外,勿用異樣與道德判斷眼光對待病患,視其為少數團體而給
予差別待遇,需扮演個案的協調者及教導者,增加照顧者對疾病與治療方法的認知,減少疾病對個案生命的威脅,增進自我照顧知識和意願,並提供社會及
相關民間團體之資源,我們的角色對於愛滋病患來說是第一重要的位置,因為我們陪伴個案的時間多於家屬陪伴病患的時間一點點,而我們要提供關於病情的所有
知識和營養指標,還有提供精神支持以及給於個案信心但不是給於保證。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