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讀書報告心得

1.        文章: 台灣的乳癌

作者: 季瑋珠(Wei-Chu Chie) ; 黃俊升(Chiun-Sheng Huang) ; 張金堅(King-Jen Chang)

出版社: 中華公共衛生雜誌 ; 16 卷 1 (1997 / 02 / 01) , P62 – 76

2.        文章: 壓力與乳癌

作者: 李作英(Tso-Ying Lee) ; 葉美玲(Mei-Ling Yeh) ; 許居誠(Giu-Cheng Hsu) ; 俞志誠(Jyh-Cherng Yu)

出版社: 源遠護理 ; 2 卷 2 (2008 / 11 / 01) , P36 – 41

3.        文章: 乳癌治療之演進

作者:謝德熾(Te-Chi Hsieh) ; 陳立奇(Lih-Chi Chen)

出版社: 北市醫學雜誌 ; 7 卷 3 (2010 / 09 / 01) , P313 - 322

心得:這幾篇文章讓我知道臺灣的乳癌發生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重要性日益增加。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都市、北部地區、外省籍、未婚者、高社經地位、初經早、生育子女數少、初次懷孕較晚、50歲以後體重較重者,罹患乳癌的危險性較高。病理學方面,乳癌多發生於乳房的外上區,經常有皮膚變化,顯微鏡下最常見者為浸潤性線管癌。臨床表徵方面最常見者為無痛性乳房腫塊,腋下淋巴結腫大,乳頭凹陷,乳頭異常分泌,皮膚橘皮化或下陷等。而乳癌真正可靠的治療始於19世紀晚期的外科手術,早期的外科治療往擴張切除病灶的方向發展,但到了20世紀中期,放射線的治療成功提高了乳癌局部控制率,使乳房保留手術成為主要的選擇。至20世紀70年代全身性輔助治療,如化療、賀爾蒙治療等的成功發展,不僅大幅提高了乳癌的存活率,同時也改變了人類對乳癌生物學的認識。

而我也看過有個報導有一些女性年近40歲,為了留住年輕的容顏,她們透過服用抗衰老的營養品試圖讓美麗永駐。其實這類藥物中很可能存在激素,使用之後如果改變了月經時間,或者行經的時間增長了,就可能含有雌激素,久服可能誘發乳腺癌。其次要適當運動並注意不能過度熬夜。長時間面對電腦,缺乏運動也是時下年輕女性的一大通病,也建議有些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餘,每周抽出1至3天進行2小時的有氧運動。這樣做可以明顯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效預防乳腺癌的發生。在鍛鍊身體的過程中,女性身體中血液的白細胞就會增多,而白細胞正具有超強吞噬癌細胞和細菌的能力。同時,體育活動還能改善機體的新陳代謝,並提高整個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所以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和作息,對於對抗預防乳癌是最好的方法喔!

新增時間 : 2015-09-12 12:14:56 / 修改時間 : 2015-09-12 12:16:2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