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

護理典範 人物心得—馬素珊 信實的愛

  在閱讀的時候,看著許多文化、語言、宗教與教育背景完全不相干的外國人遠離了家鄉,拋棄了原本也許優渥的工作環境,前仆後繼的離鄉背井來到台灣的花東地區從事著護理工作,我想不只是他的對主有很深的信仰,更是他們對把護理工作視為最人生中最虔誠的一份使命。

  在早期的花東地區,擁有的不僅是純樸的鄉土風情,更是醫療環境更是落後,缺乏良好的醫療器具跟衛生常識和健康概念。愛的實踐者­­­­—馬素珊女士,憑著崇高理想與對護理的執著遠渡重洋創辦門諾護校。儘管創校的歷程雖然艱辛照顧病人,視病猶親、每事必躬那些外國傳教士們,在也不只是台灣這個海島的過客,而是見證台灣整個護理教育的歷程生命。

  馬素珊女士再創立護校的過程中,雖然在語言方面鬧了不少笑話,但是一群外國仍然用著並非母語的中文教導著教育程度只有國高中程度的原住民女孩們,並著手從編教學講義,翻譯成中文,代替先前的英文講義,並且教導他們學生生活規範。

  在許多門諾人的記憶中,那些充滿迴蟲的尿布;在醫院自由行走的公雞和母牛;充滿腐臭味的傷口,比照現在,通通都是見證門諾60年的記憶點滴。在早期的教會,常藉由宣教為貧窮人帶來為藉,對信徒而言主耶穌是他們學習的對象,這樣的服事包括了謙恭關愛的態度。耶穌曾說過:「……在妳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馬可福音10章43~44節)

  這樣的態度縱然不是信奉耶穌的護士們,也都該秉持著犧牲奉獻的全人精神,充實自己的內涵,在面對來日不多的病人時,理應盡全責照顧,陪伴他直到他人生的最後一刻。

新增時間 : 2013-09-19 18:11:21 / 修改時間 : 2013-09-19 18:12:29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