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學年度暑假讀書心得(102級)
班級:二年乙班 學號:1025101055 座號5號 姓名:李主恩
讀書心得:
書名1: 倔老頭與華夫人 書名2: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出處: 讀者文摘 出處:大田出版
第一本書的心得:我看完之後其實覺得做為家庭護理師其實很辛苦的,你今天若是遇到一個像是書中那個剛開始看似難相處倔強固執得老頭,你要為他護理許多事情說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並且我知道其實如果要是換作是我我應該無法忍受。
女主角是位黑人家庭護理師,她叫華夫人,而在一剛開始, 中風的老人很刁難她,甚至還有點黑人歧視。但我認為不能完全怪他因為可以說他的中風原因是黑人造成的,因為那個老人他是在半路上被一位黑人搶劫拚死抵抗而受傷的。當他被宣告你有中度的中風,左手臂無法順利抬起,右腳走路得靠拐杖行走,臉部會有輕微的抽搐時,他簡直生氣到不想看見左右鄰舍,甚至自己的兒女也不太想見,這就是病人所謂的抵抗期吧。故事中的老人就是漸漸的被這個華夫人所打動,原本剛硬固執的心,被華夫人那份真誠為病人著想的心融化,還和他成為最好的知心朋友。結尾我挺揪心的,不過真的很愛這本世界名著。
第二本書的心得:我很幸運能借到這本書,看完他之後是我目前為止最愛的一本書。我十分崇拜米果的文章及氣魄,一直嚮往成為這樣的女性,就是活的坦率又有自信,不會隨波逐流,也不向現實環境妥協。最有印象的是她那篇回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讓數百名網友拍手叫好。之後她在日本311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賑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並且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傳分享!只要是她的文章,我真的都看無數次也不覺得膩,因為他的文筆時而抒情時而犀利。她有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她說:人啊,一旦承認了自己的弱點,就沒甚麼好怕的了。總而言之,在看過她的書和文章後,我覺得我要向這位強大的女性看齊,就是要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吧~~
文章名1嫉妒心以對大學生人際溝通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作者:屠立峰 教育與職業 2011卷2C期 ( 2011/02) , 87-88
心得:此篇文章我一看到標題就很有感覺,因為時常經歷到人嫉妒時的可怕。碰到只要有人開始酸你,然後其實你也做甚麼事情,就莫名其妙被討厭,我一剛開始我真的覺得非常奇怪,也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真的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就加理解了。它裡面提到嫉妒心理的根源,也就是產生得原因有種種,它還有提到嫉妒心對人際溝通的影響,他會增加對人際溝通的成本,使的溝通機會錯失,學習率下降等等等之類的。有一位英國思想家說的話我非常喜歡,就讓他做結語吧,他說的是:嫉妒儘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儘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種惡魔,它的一部份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裡盲目的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只是走向死亡的毀滅。
第二篇文章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探索工作滿足與幸福感的關聯性
作者:謝琇玲:李美華 勞資關係論叢 13卷1期 ( 2011/05) , 35-71
心得:有時候我真的在想為什麼我們人類無法控制自己,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有許多人無法克制自己瘋狂的購物,或許這沒甚麼,但這和人們內心的慾望相當有關。這篇文章是在探討是否EQ高就會幸福、工作滿足一定會帶來幸福感等等。我覺得人類的心態真的極其捉摸不定,透過研究情緒智慧的觀點來看,情緒智慧在工作滿足與幸福感閏具有顯著正向調節效果。讓我很有興趣的是,科學家做的測驗結果往往令人若有所思。根據相關分析與層級迴歸等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發現: 批發與零售業從業人員具中上程度的工作 滿足與幸福感,且自我情緒控制高、情緒智慧佳。總之,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第三篇文章名:運用Neuman理論照護一位大腸癌末期病人症狀困擾的護理經驗
作者: 林紋麗(Wen-Li Lin) ; 陳淑銘(Shu-Ming Chen)
長庚護理 ; 22 卷 4 期 (2011 / 12 / 01) , P586 - 595
它是在講照護一位大腸癌末期病人於住院期間面對因癌症產生之症狀困擾、社會及靈性層面壓力源的護理過程。作者於照護個案期間運用觀察、身體評估及深度訪談收集資料,以了解個案個別需求。結果發現,影響個案產生症狀困擾的壓力源為:1. 個案內壓力:以食慾、疼痛、疲倦、憂鬱及體重下降的症狀困擾程度最高;2. 個體間壓力:因面臨疾病變化、死亡威脅及家庭角色所背負的職責;3. 個體外壓力:為缺乏社會經濟資源。在護理過程中筆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之照護,並協助個案形成對壓力源的抗阻能量。還有就是照護內容包括:緩解個案治療期間之症狀困擾;協助表達經驗、希望與想法,發揮家庭角色之功能及心理的重建:協助個案做有意義的生命回顧並降低死亡恐懼,坦然接受治療及面對生命的消逝,獲得有意義且高品質的照護。
讀書心得:
書名1: 倔老頭與華夫人 書名2:只想一個人,不行嗎?
出處: 讀者文摘 出處:大田出版
第一本書的心得:我看完之後其實覺得做為家庭護理師其實很辛苦的,你今天若是遇到一個像是書中那個剛開始看似難相處倔強固執得老頭,你要為他護理許多事情說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並且我知道其實如果要是換作是我我應該無法忍受。
女主角是位黑人家庭護理師,她叫華夫人,而在一剛開始, 中風的老人很刁難她,甚至還有點黑人歧視。但我認為不能完全怪他因為可以說他的中風原因是黑人造成的,因為那個老人他是在半路上被一位黑人搶劫拚死抵抗而受傷的。當他被宣告你有中度的中風,左手臂無法順利抬起,右腳走路得靠拐杖行走,臉部會有輕微的抽搐時,他簡直生氣到不想看見左右鄰舍,甚至自己的兒女也不太想見,這就是病人所謂的抵抗期吧。故事中的老人就是漸漸的被這個華夫人所打動,原本剛硬固執的心,被華夫人那份真誠為病人著想的心融化,還和他成為最好的知心朋友。結尾我挺揪心的,不過真的很愛這本世界名著。
第二本書的心得:我很幸運能借到這本書,看完他之後是我目前為止最愛的一本書。我十分崇拜米果的文章及氣魄,一直嚮往成為這樣的女性,就是活的坦率又有自信,不會隨波逐流,也不向現實環境妥協。最有印象的是她那篇回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讓數百名網友拍手叫好。之後她在日本311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賑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並且在網路上被瘋狂轉傳分享!只要是她的文章,我真的都看無數次也不覺得膩,因為他的文筆時而抒情時而犀利。她有說過一句話我很認同,她說:人啊,一旦承認了自己的弱點,就沒甚麼好怕的了。總而言之,在看過她的書和文章後,我覺得我要向這位強大的女性看齊,就是要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吧~~
文章名1嫉妒心以對大學生人際溝通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作者:屠立峰 教育與職業 2011卷2C期 ( 2011/02) , 87-88
心得:此篇文章我一看到標題就很有感覺,因為時常經歷到人嫉妒時的可怕。碰到只要有人開始酸你,然後其實你也做甚麼事情,就莫名其妙被討厭,我一剛開始我真的覺得非常奇怪,也搞不懂為什麼會有人這樣,說真的看完這篇文章後我就加理解了。它裡面提到嫉妒心理的根源,也就是產生得原因有種種,它還有提到嫉妒心對人際溝通的影響,他會增加對人際溝通的成本,使的溝通機會錯失,學習率下降等等等之類的。有一位英國思想家說的話我非常喜歡,就讓他做結語吧,他說的是:嫉妒儘管是一種罪惡,它的作用儘管可怕,但並非完全是一種惡魔,它的一部份是一種英雄式的痛苦的表現;人們在黑夜裡盲目的摸索,也許走向一個更好的歸宿,也許只是走向死亡的毀滅。
第二篇文章名: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探索工作滿足與幸福感的關聯性
作者:謝琇玲:李美華 勞資關係論叢 13卷1期 ( 2011/05) , 35-71
心得:有時候我真的在想為什麼我們人類無法控制自己,走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有許多人無法克制自己瘋狂的購物,或許這沒甚麼,但這和人們內心的慾望相當有關。這篇文章是在探討是否EQ高就會幸福、工作滿足一定會帶來幸福感等等。我覺得人類的心態真的極其捉摸不定,透過研究情緒智慧的觀點來看,情緒智慧在工作滿足與幸福感閏具有顯著正向調節效果。讓我很有興趣的是,科學家做的測驗結果往往令人若有所思。根據相關分析與層級迴歸等統計分析後,獲得以下發現: 批發與零售業從業人員具中上程度的工作 滿足與幸福感,且自我情緒控制高、情緒智慧佳。總之,魚與熊掌是可以兼得的
第三篇文章名:運用Neuman理論照護一位大腸癌末期病人症狀困擾的護理經驗
作者: 林紋麗(Wen-Li Lin) ; 陳淑銘(Shu-Ming Chen)
長庚護理 ; 22 卷 4 期 (2011 / 12 / 01) , P586 - 595
它是在講照護一位大腸癌末期病人於住院期間面對因癌症產生之症狀困擾、社會及靈性層面壓力源的護理過程。作者於照護個案期間運用觀察、身體評估及深度訪談收集資料,以了解個案個別需求。結果發現,影響個案產生症狀困擾的壓力源為:1. 個案內壓力:以食慾、疼痛、疲倦、憂鬱及體重下降的症狀困擾程度最高;2. 個體間壓力:因面臨疾病變化、死亡威脅及家庭角色所背負的職責;3. 個體外壓力:為缺乏社會經濟資源。在護理過程中筆者提供生理、心理、社會及靈性層面之照護,並協助個案形成對壓力源的抗阻能量。還有就是照護內容包括:緩解個案治療期間之症狀困擾;協助表達經驗、希望與想法,發揮家庭角色之功能及心理的重建:協助個案做有意義的生命回顧並降低死亡恐懼,坦然接受治療及面對生命的消逝,獲得有意義且高品質的照護。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