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3上)

護三丙 1035101138 32 張惋緣

腸道管灌對於無法主動維持適當營養攝取的重症病人,是一項有用的支持性治療,雖然此種療法很安全,但未適當照護仍有風險,因此,在每一個重症照護單位都應制訂灌食管路照護規範與標準,包括初次置入時以X光確認置入位置、在管路上做標記記錄管路的出口位置、每四個小時以床旁的技術監測管路的位置、胃殘餘量的監測以及管路阻塞的預防與處置等。護理人員應經過訓練,謹慎的照護技術來預防常見的併發症,如吸入性肺炎、腹瀉、噁心、嘔吐、低血鈉和高血糖等,藉此讓病人得到適當的營養支持,進而促進病人的預後。

急性腸胃炎易發於嬰幼童的疾病,致病原可分為病毒性病原、細菌性病原和寄生蟲病原等三種。患童一般的病程發展最常見為腹瀉,排便的次數增加和性狀改變(水漾狀、顏色改變、有異味、可能潛血或混有黏液),潛伏期一至七天。嘔吐和發燒可能發生在腹瀉之前或之後,也或者完全沒有。進一步的臨床表現取決於體液和電解質的損失程度,即脫水的嚴重性,影響其成長發育。患童生理上的不適,使家屬感到焦慮和不安,護理人員有分擔家屬負擔的責任。鑑於個案的個別性,給予適當的出院護指導,可促進患童的健康,且幫助家長了解如何照顧患童,以提升照護品質。

新增時間 : 2017-02-19 00:15:58 / 修改時間 : 2019-03-21 21:45:22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