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典範─人物
非洲叢林醫生 史懷哲 1045101033 蔡亞靜
看完非洲叢林醫生 史懷哲的這本書之後,覺得他真的是集各種優點於一身卻想著要繼續突破的人。
他擁有過人的音樂能力,對管風琴的熱愛及拿手還擁有一個支持他從事音樂工作方面的家庭,使他在十六歲被准許在禮拜中接替游其納.孟哈的司琴工作,並在聖威廉教堂擔任巴赫清唱劇與受難劇的管風琴合唱伴奏。我原先以為他會將一生奉獻給管風琴、給音樂,卻萬萬也沒想到會在29歲那年接觸到有關非洲叢林需要醫療服務的文章,也沒想到會就此改變他另一段人生,且得到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他也沒有因此放棄對音樂的熱愛,運用在非洲空閒的時間磨練和加深自己的琴藝,且為非洲的醫院舉辦了多達13次的募款音樂會,並將所賺的收入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這樣無私的付出也讓史懷哲在離世之後一直被世人傳頌著,更在1953年10月31受人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讓更多人知曉史懷哲的付出,後史懷哲的著作也流傳人士至今,不僅多元且具有充分的專業性。
換個角度想想,在這個網路發達的年代,16歲的我也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文章,對世界上那些需要幫助的國家及人們卻也無能為力,要是一直在乾等史懷哲這樣的偉人出現那想必是ˇ會讓那些人得不到幫助,也許每個人的力量薄弱但是希望在未來能讓更多人知道史懷哲這樣的故事,也許也能激起在大家心中想出一份力的心吧。
看完非洲叢林醫生 史懷哲的這本書之後,覺得他真的是集各種優點於一身卻想著要繼續突破的人。
他擁有過人的音樂能力,對管風琴的熱愛及拿手還擁有一個支持他從事音樂工作方面的家庭,使他在十六歲被准許在禮拜中接替游其納.孟哈的司琴工作,並在聖威廉教堂擔任巴赫清唱劇與受難劇的管風琴合唱伴奏。我原先以為他會將一生奉獻給管風琴、給音樂,卻萬萬也沒想到會在29歲那年接觸到有關非洲叢林需要醫療服務的文章,也沒想到會就此改變他另一段人生,且得到斯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他也沒有因此放棄對音樂的熱愛,運用在非洲空閒的時間磨練和加深自己的琴藝,且為非洲的醫院舉辦了多達13次的募款音樂會,並將所賺的收入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這樣無私的付出也讓史懷哲在離世之後一直被世人傳頌著,更在1953年10月31受人頒發諾貝爾和平獎,讓更多人知曉史懷哲的付出,後史懷哲的著作也流傳人士至今,不僅多元且具有充分的專業性。
換個角度想想,在這個網路發達的年代,16歲的我也接觸過各式各樣的文章,對世界上那些需要幫助的國家及人們卻也無能為力,要是一直在乾等史懷哲這樣的偉人出現那想必是ˇ會讓那些人得不到幫助,也許每個人的力量薄弱但是希望在未來能讓更多人知道史懷哲這樣的故事,也許也能激起在大家心中想出一份力的心吧。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