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修女傳

德蕾莎是一位很令人欽佩的修女。她出生於虔誠的天主教信仰的家庭,從小看著父母親的待人處世之道,造就了她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有一次,她在教堂門口,看到了許多的窮人正在排隊領麵包,於是她就問父親有沒有醫治貧窮的藥,德雷莎的父親聽了之後,很感動,並跟她說,現在雖然沒有這種能治好窮人的藥,但或許你能發現這種藥。有了父親的鼓勵,讓德雷莎充滿信心去尋找解藥,幫助窮人。在她九歲的時候,她的父親去世了,但她卻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是靜靜地哀傷並寫下這段小詩:他燃燒的心關愛妻兒和國家,如絢麗的玫瑰墜落於破爛衣衫。她希望人們要相信愛,無論看到的是仇恨,還是毀滅,都要相信愛,因為一切都會毀滅,一切都會消失,但愛卻都會長存。十八歲的她為自己往後一生的道路,做了一個重大而且終身無悔的決定,那就是她要奉獻一生,為主做工,服侍窮人直到見主。德雷莎修女之所以會如此堅持自己的信念,是因為她感受到聖女小德蘭,傾一生之力,活出對主的愛。也因為她看到調皮吵鬧的小女孩,站在一位盲人乞丐的面前,竟然默默的獻出自己的零用錢並放進盲人的手中,然後若無其事的繼續前進,讓她得到很大的啟示,真正的奉獻是無聲的,不求對方的感謝,無意引起任何人注意(包括授贈者)。她在加爾各答的一所學校任職十七年,她發現校園的高牆外加爾各答的大街上,滿目瘡痍和令人悲慘的光景,令她深感不安,於是她下定決心,如果要為窮人服務,就必須走出這道高牆,把自己變成一個窮人,否則,這種的服務只是居高臨下的施捨罷了,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施捨的感覺。由此可看見德雷莎修女的那股勇氣與意志力是如此地堅定。貧窮者的飢渴,不只是物質上的缺乏,更是愛的缺乏。在這世上除了飢餓與貧困之外,更可怕的是無止境的孤獨與冷漠。德雷莎修女認為,服侍窮人就是服侍耶穌,以微笑分擔別人的痛苦和貧窮,是她這一生工作的核心與根本。德雷莎修女一生都在替窮人服務,而且從不去論斷他人的對與錯,一切都交由上主做決定。她為了要照顧窮人,用盡心力花了半年的時間學會了醫療護理的技術,並成立臨終之家,雖然過程之中,會遇到一些反對者的抗議及紛爭,但最後都能迎刃而解。她還鼓勵歐美國家的夫妻來印度認養孩子,因為愛是沒有疆界的,更不因為種族、人種、國家、語言…等不同而有所限制。只要有愛,就能成為兄弟姊妹,便可以同住一個屋簷下。

新增時間 : 2016-08-26 14:17:0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