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護一位口腔癌病人術後之護理經驗 寒假作業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口腔癌重建術後入住加護病房屬於急性期護理,往往忽略其心裡感受,建議應以全人照護手法,
可讓重症單位的護理人員展現不同之獨特性及增進個案身心靈健康。
2藉由個別性及專業之護理,並鼓勵個案正向思考,協助建立自信,使個案再次重拾人民保母及家
庭支柱的角色。
3無論在語言或非語言行為,必須使其感到舒服並幫助病患增加對自己的認同感,協助患者認清身
體存在的價值並鼓勵病患及家屬參與傷口的照護。
4對口腔癌術後患者來說,年齡越輕越在乎身體外觀改變,故手術前、後衛教與心理調適輔導是相
當重要的。
5加強口腔皮瓣及傷口照護使其能有效維持灌流並無感染產生;主動邀請宗教師予以心靈輔導及帶
領其家人共同支持個案,使其能重拾自信心,接受顏面改變之衝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本文描述一位 46 歲男性個案被診斷為口腔癌接受口腔顏面重建手術之加護經驗,剛好我們內
外課有上到癌症的單元,很符合我們所讀的內容,而且前十大癌症排名口腔癌也很前面,我有特別
去上網查詢跟找課本重點統整出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口腔癌為 2013年台灣十大
癌症排行中第五名,佔罹癌男性死亡率的 21.4%,平均死亡年齡約 57 歲,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研究顯示口腔癌好發於 中壯年男性,此族群屬於生產人口,在家庭中扮演經濟來源的角色與養育子
女的責任,然而口腔癌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影響, 也對家庭造成嚴重衝擊。文章中還指出口腔癌的
發生與檳榔、菸草和酒精密不可分,檳榔為主要因素,台灣嚼檳榔人口約 240 萬人,每 10 位男性
中就有 1.5 人嚼檳榔,這個頻率數值也太高了吧 ! 以東部與南部地區居多,但因口腔癌患者的口
腔衛生知識不足,且初期症不明顯,常延誤了就醫診治的寶貴時機。本文為一位壯年期 46 歲男性,嚼檳榔 20 年,五個月前發現口腔內腫脹不適,但不以為意,直到口腔疼痛難耐才至門診求治,診
斷為口腔癌而執行口腔內腫瘤切除術及皮瓣重建手術入住加護病房之個案,護理期間筆者感受到個
案術後傷口疼痛不適外,更發現個案因外貌改變,打擊到原本身為警察的自尊,每天以淚洗面,並
擔心未來工作時遭受社會大眾負面的觀感及異樣眼光而產生身體心像改變之問題,故引起筆者之動
機,期待藉由個別性及專業之護理,並鼓勵個案正向思考,協助建立自信,使個案再次重拾人民保
母及家庭支柱的角色,希望藉此護理經驗分享,提供護理同仁之參考。讀完這篇我覺得我感同身受,
我也很認同作者的說法,因為我在實習的時候,也有照顧口腔癌的患者,跟這本文滿相同,我第一
次看到的時候,我有震驚到傷口很深,個案的表情也很難受、痛苦,但病患還是堅持活下去,因為
有老婆在旁的照顧跟陪伴,才堅持的活下去,所以心理調適輔導是相當重要的,我有偷偷問病患有
後悔當初嚼檳榔這種行為嗎? 個案點頭表示有,表情更猙獰眼眶也含淚了,害我心裡也酸酸很後悔
問這個問題,所以經過此次的護理過程讓我能夠真正的停下腳步來,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技巧來 關
懷、傾聽個案,瞭解病人真正的需求,並透過宗教師的心靈輔導, 使個案重新了解生命的意義,重
燃返回社會的動力。
1口腔癌重建術後入住加護病房屬於急性期護理,往往忽略其心裡感受,建議應以全人照護手法,
可讓重症單位的護理人員展現不同之獨特性及增進個案身心靈健康。
2藉由個別性及專業之護理,並鼓勵個案正向思考,協助建立自信,使個案再次重拾人民保母及家
庭支柱的角色。
3無論在語言或非語言行為,必須使其感到舒服並幫助病患增加對自己的認同感,協助患者認清身
體存在的價值並鼓勵病患及家屬參與傷口的照護。
4對口腔癌術後患者來說,年齡越輕越在乎身體外觀改變,故手術前、後衛教與心理調適輔導是相
當重要的。
5加強口腔皮瓣及傷口照護使其能有效維持灌流並無感染產生;主動邀請宗教師予以心靈輔導及帶
領其家人共同支持個案,使其能重拾自信心,接受顏面改變之衝擊。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本文描述一位 46 歲男性個案被診斷為口腔癌接受口腔顏面重建手術之加護經驗,剛好我們內
外課有上到癌症的單元,很符合我們所讀的內容,而且前十大癌症排名口腔癌也很前面,我有特別
去上網查詢跟找課本重點統整出來,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口腔癌為 2013年台灣十大
癌症排行中第五名,佔罹癌男性死亡率的 21.4%,平均死亡年齡約 57 歲,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研究顯示口腔癌好發於 中壯年男性,此族群屬於生產人口,在家庭中扮演經濟來源的角色與養育子
女的責任,然而口腔癌不僅對個人健康造成影響, 也對家庭造成嚴重衝擊。文章中還指出口腔癌的
發生與檳榔、菸草和酒精密不可分,檳榔為主要因素,台灣嚼檳榔人口約 240 萬人,每 10 位男性
中就有 1.5 人嚼檳榔,這個頻率數值也太高了吧 ! 以東部與南部地區居多,但因口腔癌患者的口
腔衛生知識不足,且初期症不明顯,常延誤了就醫診治的寶貴時機。本文為一位壯年期 46 歲男性,嚼檳榔 20 年,五個月前發現口腔內腫脹不適,但不以為意,直到口腔疼痛難耐才至門診求治,診
斷為口腔癌而執行口腔內腫瘤切除術及皮瓣重建手術入住加護病房之個案,護理期間筆者感受到個
案術後傷口疼痛不適外,更發現個案因外貌改變,打擊到原本身為警察的自尊,每天以淚洗面,並
擔心未來工作時遭受社會大眾負面的觀感及異樣眼光而產生身體心像改變之問題,故引起筆者之動
機,期待藉由個別性及專業之護理,並鼓勵個案正向思考,協助建立自信,使個案再次重拾人民保
母及家庭支柱的角色,希望藉此護理經驗分享,提供護理同仁之參考。讀完這篇我覺得我感同身受,
我也很認同作者的說法,因為我在實習的時候,也有照顧口腔癌的患者,跟這本文滿相同,我第一
次看到的時候,我有震驚到傷口很深,個案的表情也很難受、痛苦,但病患還是堅持活下去,因為
有老婆在旁的照顧跟陪伴,才堅持的活下去,所以心理調適輔導是相當重要的,我有偷偷問病患有
後悔當初嚼檳榔這種行為嗎? 個案點頭表示有,表情更猙獰眼眶也含淚了,害我心裡也酸酸很後悔
問這個問題,所以經過此次的護理過程讓我能夠真正的停下腳步來,運用語言及非語言的技巧來 關
懷、傾聽個案,瞭解病人真正的需求,並透過宗教師的心靈輔導, 使個案重新了解生命的意義,重
燃返回社會的動力。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