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寒假作業-護理史探究台灣護理教育

1 護理是修女的宗教活動之一,由於她們並未受過正式的護理訓練,係根據個人學識、見解、經驗、犧牲服務的精神及刻苦耐勞的意志來服務群眾。
2南丁格爾提倡的護理包含: 護理工作內容:病人本身的護理、病人環境的護理、協助醫師診斷及治療、預防保健及衛生教育工作。
3護士教育:基本學理、技術訓練、精神紀律的培養。
4.護理行政制度:護士主任、護士長、護士宿舍。
讀書心得:
提到護理,一般都會從南丁格爾女士的生平開始說起,而護理領域稱她為「護理鼻祖」。雖然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健康照護和科技的進步,護理的訓練逐漸走向實證護理的發展,但在護理教育的轉變,有著時代的意義,因此本文是藉由護理史探究台灣護理教育的現況。
早期的護理多屬軍事化的管理,以服從醫囑為重點,而今護理強調專業自主所以隨著不斷轉變中的醫療照護服務需求和護理學制層級之提升,台灣護理教育評鑑委員會(Taiwan Nursing Accreditation Council;TNAC)召集人余玉眉教授和多位頂尖護理學者,於2006年修訂大學護理學系專業核心素養,期望學生畢業時需具備的核心專業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一般臨床護理技能、基礎醫學科學、溝通與合作、關愛、倫理素養、克盡職責、終身學習,也因此護理模式不單只是在疾病照顧,而是能以人為中心的全人照顧,讓護理人員有專業知識,同時也能提供人性化的照顧,這種現象,不僅影響我國護理教育朝向以社區照護為重點的未來發展,更影響護理畢業生的就業機會。護理不限在醫院中進行,也朝向社區或專科性質的護理服務
以醫院為基礎的照護及科技與資訊的進步,民眾意識高漲,訴求服務品質及成效,護理的服務也需「以客為尊」的理念進行,這些改變衝擊著醫療產業服務型態,也從傳染病到慢性病與新興的疾病照護,使得醫療照護服務重點已從花費昂貴的急性照護轉為健康促進及預防照護。
雖然隨著社會的變遷以及健康照護和科技的進步,護理訓練逐漸走向實證護理的發展,由最初護理的犧牲奉獻、不求回報,到現在護理的自主及獨特性,都是期望提供病患的優質服務,使病患或民眾能獲得最好的醫療服務品質。
護理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專業知能,從過去學徒制到現在的正規教育,護理從醫學模式只注重健康與疾病或生理層面,轉為發展生理、心理社會模式,協助學生對人的整體性照顧,引發學生關心人或以人為中心的人本觀念。護理型態也會受到不同社會文化,例如性別、種族、階級,性別歧視之影響,在台灣護理專業化過程不若西方國家特別受到女性主義的影響,回到台灣本土的脈絡,傳教醫療、殖民政策、國際化等因素,是台灣近百年來護理專業發展不可忽略之重要因素。

新增時間 : 2018-03-02 16:10:36 / 修改時間 : 2018-03-02 16:11:3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