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生鯨世

以前,在動物頻道上看到與鯨豚相關的節目,我總是興趣缺缺,因為牠們實在不像充滿神秘感的恐龍或可以把玩在手裡的甲蟲那樣令我著迷。但是讀了這本「鯨生鯨世」後我才發現,其實鯨豚除了聰明、可愛、有趣之外,在整個生物鏈中與人類息息相關。尤其,廖鴻基先生運用了很多擬人手法把這些動物人物化,充份寫出鯨豚的體態、動作、習性和族群處境,也把他對這些鯨豚的感情表達的淋漓盡致。因此,細讀這本書後,讓我對鯨豚的看法有了些許的改變。從小,我在卡通及海豚表演中,認為瓶鼻海豚是最溫馴而且平易近人的生物,但是透過本書才知道,原來在野外,瓶鼻海豚們非常兇猛而且不會輕易的靠近船隻。相反地,虎鯨雖然被稱為「殺人鯨」,但其實是溫和可愛的動物,只是因為我們的誤解才把牠冠上這個令人聞之色變的稱號。目前鯨豚的數量迅速減少,多半是因為人類想要利用牠們身上的某些部位而捕殺牠們,比如說,鯨脂、豚肉,甚至,抹香鯨的腸子裡有一種神祕的物質,是一種用來製造香水的香料,叫做「龍涎香」。漁夫因為這些需求而大量撲殺鯨豚,造成牠們的銳減。所以在二十年代後半期,開始有人提出限制或禁止捕殺鯨豚,於是,國際聯盟在一九三一年時締結了最早的國際捕鯨條約,在一九三七又締結國際捕鯨協約,五個月後,我國農委會正式將鯨豚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物」。雖然已經締結協約,但還是有人會捕殺鯨豚。像日本人很喜歡吃鯨肉,每年還是捕捉了大批的鯨豚,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報導,播出的是日本捕鯨船抓鯨魚的畫面。他們不但抓成年的母鯨魚,連跟在一旁的小鯨魚也不放過,照樣抓起來,令人不捨。除了人類的獵殺外,鯨豚在許多地區受到的威脅大多來自於船隻撞擊、漁網纏繞、棲地惡化、掠食數目減少、噪音干擾等許多的問題。此外,在未知的原因下,有時候鯨豚還會大規模的神祕擱淺,造成族群數目快速減少。因此,台大周蓮香教授建立亞州太平洋第一個全國擱淺通報救援系統,來幫助擱淺的鯨豚。記得在報紙上有讀過一則小故事,是關於一隻名叫嘉嘉的鯨鯊,雖然鯨鯊和鯨豚不一樣,但是牠們也是被人類捕殺的對象,因為牠們的肉質像豆腐一樣細緻好吃,所以又稱豆腐鯊,但這個故事不是捕殺,而是關於嘉嘉的傳奇冒險。牠是一隻很幸運的鯨鯊,因為不小心闖入近海捕魚網,而被捕捉。但是牠沒有被殺死,反而被買下來,贈送給屏東海生館觀察研究。但運送過程令所有工作人員絞盡腦汁,最後,工作人員嘗試讓嘉嘉搭火車到海生館,而且奇蹟似地成功了,於是,牠就住在海生館療養復育,最後海生館的館長決定把嘉嘉放回海裡,讓牠回歸自己真正的家。嘉嘉的傳奇可謂「前無古鯨,後無來者」,整個安置過程,成功的機率非常渺小,大約只有千億分之一,但是,工作人員陪伴著牠一一熬過了,這一切都可看出台灣在海洋生物保育工作上的用心。如果在保育人士的推廣教育下,大家對鯨豚族群的認識能多一些、保護能多一些、尊重能多一些,相信這是處在同一生物鏈的鯨豚和人類共同的幸福。

新增時間 : 2017-02-03 13:55:1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