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報告心得-運用認知行為治療於一位重覆自殺青少年患者之護理經驗

這篇報告的個案是一位十六歲的高中生,正值花樣年華的他卻罹患了重度憂鬱症,對某些人來說應該很難想像吧?覺得才十幾歲的人怎麼可能會得這種精神病,認為國、高中生身為學生不就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哪像大人有賺錢的壓力,經常說著當學生是最幸福的時候,但那些人卻不知道有多少他們口中所謂”幸福的學生”每天都活在憂鬱症的痛苦下,又有多少人因此而走向絕路。文獻中提到了民國96年衛生署統計青少年死因排行第二的就是自殺,占了7.1%,經過十年,民國107年的統計是7.2%,居然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也證明了這十年間我們對於青少年憂鬱症依然有多麼地不重視。對於有憂鬱症的青少年來說,陪伴很重要,如果可以有人陪著他們,聽他們說說話,其實就是很大的幫助了。治療方面,許多的文獻證明認知行為治療可以明顯減少自殺意念,有效防止自殺行為,且增進人際互動及睡眠品質,對於患者來說是一項相當好的治療方式,治療後也可以運用不良功能記錄表,來協助個案之後遇到問題時該怎麼處理,當遇到事情時在情緒爆發的那個當下,和情緒穩定之後再去看是完全不一樣的,就像個案的自動化思考程度從當下的100%,一個月再評量後降到了40%,而無望則從90%降到了30%,也許是讓個案審視過去的自己的用意吧,或許會覺得當初自己很可笑,為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悲傷而痛苦,有這樣的經驗也可能代表自己有所進步了,就相信以後只會往好的方向前進吧。

新增時間 : 2019-08-18 22:20:51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