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有關兒童虐待的文獻之心得
兒童附屬於家內的合理化管教文化
就整體社會文化情境而言,華人社會中以傳遍東亞的「儒家思想」教育為主,要求個人以不同的行為準則和與其有「五倫」關係的他人交往(黃光國,1988a)。儒家把家庭視為整合的基本社會單位,成為男性為尊、父系傳承、家族意識形態的基礎(黃光國,1988b)。特別是:儒家的生命觀並非人人平等的人權論;而是認為個人的生命是祖先、父母生命的延續,子女的生命,則是個人生命的延續,也是家族的財產(高明士,1995)。這時「傳宗接代」、「棒下出孝子」等信條深植人心,父母對於子女的打罵管教都是應該的,同時,也可能因為一些可以被歸咎是兒童不乖的原因,而可以隨意地打罵。
當今兒童虐待問題並未隨著社會進步而改善,近年來由於媒體大肆地報導兒虐及疏忽事件,使得兒童虐待問題浮現檯面受社會大眾之重視。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國內新生兒人數從2000年之後就開始直線下滑,反之兒童虐待事件卻逐漸增加。兒童虐待不但會造成受虐兒童的身心問題,亦可能導致社會問題,加重社會成本負擔等,儼然已成為國內一項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家庭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組織,亦是個人成長與學習最重要的場所,惟近年來由於社會變遷與社會價值觀念改變,家庭功能逐漸式微,尤其家庭結構的改變,破碎家庭的增加,導致兒童虐待與疏忽事件日增。醫療人員常常是第一線接觸者,若我們能更細心的觀察或詢問,或許能解救許多無辜的兒童早日脫離受虐的夢魘。本文就兒童保護運動的起源、兒童虐待的種類、兒童虐待的成因、兒童虐待流行病學及其危險因子及兒童虐待傷害認定的參考指標稍作介紹。期許未來醫事人員能進一步擴大與兒童虐待防治網絡相關單位共同合作,並建立兒童虐待防治網絡之溝通平台,希冀透過醫療、教育、社政及法律團隊共同參與,訂定一套完善縝密的網絡運作,全面推動兒童虐待防治工作,創造兒童一個安全且健康的生長環境。

兒童虐待及防治
Child Abuse and Prevention Networks
紀琍琍(Li-Li Chi) ; 紀櫻珍(Ying-Chen Chi) ; 吳振龍(Chen-Long Wu)
戴世玫(銘傳大學犯罪防治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新增時間 : 2019-09-19 19:43:0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