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暑假作業

主題:基護、人際溝通或上課相關之身心靈主題
書名: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
作者:克里希那穆

心得:
當談到人生的問題,通常會討論「什麼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社會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標準供我們去學習和參考,好像富豪、有識之士或有權勢的人,甚至聖人,都是我們爭相仿傚的目標。仿佛存在一個客觀的「理想人生」,只要我們符合特定條件,我們都能獲得有意義的人生。但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根本沒有任何客觀的「理想人生」存在,人生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任何一種東西在時間上永恆不變;那麼我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都不會永遠屬於我們的,而且都只是一種依賴。
當我們知道要消除了依賴,知道我們要學習「如何」去思考,但我們仍然不知道如何才能達到自由,如何達到不依賴。克氏認為要達到自由就要有「愛」,他認為「愛」並非我們一般理解的愛,我們以為愛一個人或愛一些東西就是互動的關係,因為他愛你所以你愛他,愛就是一種付出和回報的交易關係。但愛其實並非一種交易,否則就變成了一種互相依賴;你愛一個人或一種東西,當中沒有包含任何目的。你愛某條河流,所以你不去污染它,不是因為你想繼續有河水喝,或者有社會規範要求你不要這樣做,而是因為你體會這條河流的美,不去破壞它本來的樣子。克氏的「愛」是一種不添加任何外力和目的對待方法,愛就像接受某物「是其所是」地呈現在我們面前。當我們知道「愛」,我們就不會依賴任何東西,我們便能達到自由。
沒有所謂的標準式理想人生,我認為把自己的內心和身體結為一體,努力的生活著,做自己想做事、不違反道德良俗,甚至還有餘力去幫助人民、幫助社會,我覺得這能對自己心靈有所提升,不一定是富貴榮華才叫做有意義的人生,從現今起每天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不風靡榮華,踏踏實實地將自己的將自己的身心穩固好,相信未來終能到達自己所想的理想人生。

新增時間 : 2018-09-08 10:58:23 / 修改時間 : 2018-09-08 10:59:2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