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個案報告心得學習單(2)

【自訂一主題】:頑固性癲癇病患初次懷孕
What 文章內容摘要: 本文敘述照顧一位頑固性癲癇病患,於初次懷孕期間癲癇發作次數增加,順利生下健康女嬰之照護經驗。運用高登(Gordon)十一項功能性健康評估為指引,經觀察、會談及出院電話訪談等進行資料收集, 確立個案有潛在性傷害:跌倒及因抽搐導致的傷害、營養少於身體所需及無效性因應能力之健康問題。護理過程中運用會談及多次電訪建立互信之護病關係,讓個案及家屬瞭解癲癇、胎兒與懷孕相互影響之關係。護理人員也瞭解個案及家庭的照護需求、整合相關醫療資源介入提供所需照護及衛教諮詢,使其安然度過懷孕階段,順利產下健康女嬰。

So What 學習要點: 癲癇是一種腦部異常、不定時的放電,可能導致病患運動、感覺及行為產生改變。若服 用抗癲癇藥物仍無法使發作控制到一個月一次以下的標準,則稱為頑固性癲癇,目前約有 20%~25%的癲癇患者屬於此類。抗癲癇藥物的副作用會使記憶力減退或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表現,再加上生活或工作中突然的抽搐發作,可能引起旁人異樣的眼光與害怕,使得癲癇病患常會更換工作來避免被發現有癲癇疾病。癲癇病患的生活品質會因教育程度、職業、家庭總收入、宗教信仰、首次發作年齡、發作頻率及抗癲癇藥物種類而影響。在台灣,女人被賦予結婚與生子的角色,使得女性患者遇到婚姻議題時,會充滿躊躇、猶豫、擔心及害怕等複雜情緒。所以在面對結婚對象時,有些會隱瞞疾病讓其順其自然被發現,有些人則會在交往時告知對方,以免日後不知所措

Now What 反省、思考,與檢視自我: 個案雖曾詢問是否可懷孕,但因缺乏適當周詳的計畫,未能在懷孕前更換抗癲癇藥物及調整劑量。造成懷孕後癲癇發作難以控制,需採用2種以上的抗癲癇藥物,使得胎兒畸形的機率增加。經持續追蹤十個月,多次電訪及於返診時會談,與個案及家屬建立良好護病關係。對於發作造成的困擾與擔心,也能適當的表達,營養的攝取也在建議及協助下漸漸改善。但在個案及家人努力的配合及醫療團隊積極的運作,讓全家累積將近十個月的擔心與害怕,終於到女嬰健康順利地產下後得以緩解。在嬰兒的照顧上,隨著個案發作頻率的穩定,個案都能自行照顧,僅需家中成員偶爾給予協助。針對此次照護經驗,發現:(1)雖然個案與兒科醫師保持良好的醫病關係,但28歲仍長期於兒科就診,身體與心理發展各階段任務也有不同,應考慮轉診到成人神經專科。(2)懷孕前的諮商與溝通非常重要,事前的安排與準備可讓整個妊娠更順利。(3)利用電話追蹤訪談,可達到持續關懷並追蹤是否落實各項護理衛教,增強照護技巧、營養的攝取及癲癇發作的支持。希望藉此報告幫助護理人員日後在照護懷孕的癲癇病患時,能認識懷孕前準備的重要性、懷孕後癲癇發作頻率、抗癲癇藥物與胎兒及整個妊娠過程的關係,進而瞭解懷孕對癲癇病患之身、心、社會及家庭的影響。

新增時間 : 2020-09-17 18:10:33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