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暑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護理科 班級:護三庚
學號:1065101294 姓名:詹登盛

書名I:用幽默的方法,表達你的想法 作者:文彥博
出版社:普天出版社
出版年月:2019年06月
索書號 ISBN:4712847181557

書名II:衝突溝通的技術 作者:羅瑞‧米勒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年月:2019年06月
索書號 ISBN:9789864776580

書名III:南丁格爾典範與護理精神 作者:屈蓮
出版社:華杏 出版年月:2017年08月
索書號 ISBN:9789861944425

【撰寫心得書名】:衝突溝通的技術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至少500字)】:
面對各種暴力與非暴力的衝突,人有三種處理模式︰蜥蜴腦(生存腦),憑直覺和衝動行事;猴子腦(情緒腦),以感情和感覺做判斷;人類腦(理性腦),根據事實權衡取捨。本書帶你認識三種腦的反應劇本,教你辨識衝突的根源、化解衝突的語言,讓你有機會可以選擇劇本的走向。近幾年來,精神醫學領域在預測暴力方面頗有進展,尤其是從流行病學(宏觀)的角度。透過數據,執法部門能夠更精準地預測犯罪者重返社會後再犯的機率,或者如果有人威脅要傷害某位公衆人物, 我們也可以計算實際的危險程度。儘管如此,精神科醫師還是很難成功預測病患的暴力行為,更難以先發制人預防早期的暴力行為。只要看看醫師遭攻擊的資料,就可以輕易發現這個問題,所以我們行內有句話說,只要你執業「夠久」就難免會受害。我們可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專家啊,為什麽這個關鍵能力總是沒有長進呢?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我們缺乏「微觀」角度的實證研究資料,而我們又總是侷限於使用經科學實證的方法來進行研究。確實,不容易以嚴謹的科學方法來研究暴力問題(有誰想自願加入當受試者?),但如果一味堅持以資料導向的方法來研究暴力,就會疏於運用與仰賴我們本來就擁有的能力。因此,就跟許多暴力事件的受害者一樣,醫師在遭受攻擊後常常會說:「我當時應該相信自己的直覺。」另一個問題,醫師沒有正確認識人際暴力的本質,導致他們在情勢已然不可為之下,仍然努力想讓病患「冷靜」下來。更糟糕的是,許多偽科學的說降課程甚且宣稱,走上肢體干預的處理方式是因為對說降技巧不夠理解或實施方式不對。大衆之所以鮮少思考衝突溝通,還有一個可能的原因:大部分人打從心底不願去想像自己被暴力攻擊的場面。在演化的過程中, 恐懼是一個重要的情緒,讓我們本能地避開那些令我們感到害怕或脆弱的情況。理想而言,當我們看到危險訊號,我們會採取確保自己安全的方法,避開威脅或積極行動以減少受傷的可能。如果威脅無法被排除時,勢必要依靠其他方法來處理焦慮的情緒。歷史上,術法、儀式或護身符都曾經是許多人消除恐懼的方法;現代人則把這樣的過程内化,透過心理而非社會活動來面對恐懼。我們可以合理期待行為科學家打前鋒,研究出更有效的方法供我們觀察、理解以及避免暴力,但身為專家的我們往往也會陷入迷思:我們足以應付暴力。然而我們其實清楚知道,若真要評量自身面對暴力威脅的能力,恐怕還是不及格;一想到這個事實,無力感與脆弱感就會再度襲捲而來。也難怪我們多數人都避免去面對這個問題!投身研究多年的領域卻又感到徹底幻滅,導致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另一個阻力則是羅瑞指出的「猴子腦的恐懼」:如果我質疑自己所受的訓練,認爲這些訓練未必能讓我有效面對暴力,幸運的話,同儕會冷處理我的質疑,倒楣一點,整個學術圈都會譴責我,說我對現況造成威脅。對指導教授或學術界前輩而言,這樣的質疑聲浪等同是抨擊他們的專業和領域地位。他們一開始會努力解釋,說我們對暴力威脅感到焦慮,是因為我們瞭解不深、經驗不夠、自信不足等等各種因素。不過倘若打破砂鍋問到底,你很快就會被踢出去。

新增時間 : 2019-09-13 21:24:09 / 修改時間 : 2019-09-13 21:26:3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