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年度暑假作業

第一篇
期刊名:一位糖尿病患者接受截肢術後之護理經驗
作 者:王小燕(Hsiao-Yen Wang) ; 劉孟芬(Meng -Fen Liu)
長庚護理 ; 24卷2期 (2013 / 06 / 01) , P208 – 217
DOI:10.6386/CGN.201306_24(2).0009
心得:近年來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ㄧ,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罹患慢性病的人越來越多。這篇文章中所描述的個案就是罹患糖尿病十餘年,定期服藥,因腳部乾裂而產生糖尿病足,但後續傷口癒合不佳而造成傷口周圍皮膚大範圍潰爛而做膝下截肢。作者描寫的個案在院期間,因身心受創而產生沉默不語,且換藥時不願看傷口及不願離開病室活動的負向行為,
但在作者於照護期間藉由傾聽與陪伴,提供個別化且可行之護理措施,經由身、心方面的支持與社會資源的提供,鼓勵及協助其自我調適,以使個案能勇於面對失去肢體的創傷,重新調整截肢後生活。從中我更加了解了,糖尿病足截肢術後個案可以經由提供完整傷口照護以促進傷口癒合;並以傾聽、關懷、同理與接納之態度,教導個案自我照顧並引導家屬共同參與照護活動,使其漸漸能正向接受身體結構功能的改變。



第二篇
期刊名:一位主動脈剝離術後病人之 重症護理經驗
作 者:潘容芬(Jung-Fen Pan) ; 陳春香(Chun-Hsiang Chen) ; 湯婉孏(Wan-Lan Tang)志為護理-慈濟護理雜誌 ; 15卷3期 (2016 / 06 / 01) , P82 - 91
心得:主動脈剝離是一種不常見但複雜且致死率高的心血管疾病,好發於40-70歲男性,若主動脈破裂而沒有接受手術的死亡率則接近100%,主動脈剝離臨床典型表現為高血壓、 嚴重胸痛轉移至背後、冒冷汗、呼吸急 促等。臨床診斷根據剝離之部位,依據Stanford分類,侵犯到上 升主動脈稱A型主動脈剝離,侵犯到降主 動脈則稱B型主動脈剝離(王等,2009)。 治療方法會依剝離的位置而不同,A型目 前以外科手術最常見,B型在急性期會嚴 格控制血壓和減低心臟之收縮力。看完這篇文獻後,搭配著之前再內外科護理課本裡所學過的主動脈剝離,在這篇真實案例的描述下,對於主動脈剝離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時也了解到主動脈剝離術後之病人通常需於加護病房進行觀察,病人在加護期間,身心 遭受多方面之壓力與威脅,包含身體、心理及社會壓力,病人在加護病房之經驗感受差異性很大,所以可以藉由觀察、會談、身體評估及直接照護等方式,也更加了解到可以採用羅氏適應模式進行整體性的護理評估,確立評估病人有急性疼痛、睡眠型態紊亂、焦慮、情境性低自尊等健康問題。在護理過程中,筆者提供符合病人之護理措施,協助處理生心理問題,有效促進病人自我調適,協助度過於加護病房術後焦慮的過程,發揮護理的專業角色及技巧。

新增時間 : 2022-09-11 22:14:01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