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護三丙1085101123鄒馨慧
文章:照護一位乳癌病人合併惡性傷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謝念芝、陳幼貴
出版單位:台大護理雜誌 第17卷1期 27-39 出刊日期:2021/01
參考來源:華藝圖書館
摘要:
這篇文章是在說一位三陰性乳癌個案,因為癌症出現皮膚轉移, 這次住院原因是腫瘤惡性傷口疼痛,以及疾病持續惡化,失去自我控制感 而產生無望感,三陰性乳癌是惡性度高且有較高的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所以抗癌治療的選擇是有限的,個案有疼痛、皮膚完 整性受損與無望感等健康問題,教導個案適當情緒表達及心理調適,共同面對後續疾病治療,照護成效為個案疼痛改善、傷口與腫瘤控制穩定。
心得:
閱讀完這篇文章我學到(1)與個案建立信任感的方法,因為個案是一位獨立且有想法的美術老師,因身體的不適容易情緒起伏大,但透過多次傾聽、同理,深入瞭解個案需求後,提供個別性衛教。
(2)如何教導個案適當表達及調適情緒的方法,因個案為美術老師,可以針對病人的喜好與興趣,運用美術或繪圖等藝術治療原則來協助個案做情緒抒發,但首先要有完善的信任感。
(3)非藥物的方式止痛,像這篇文章有用到芳香療法,教導個案用精油按摩方式,減少左側手臂腫脹造成的疼痛感,並挑選適合的精油滴於衛生紙或紗布上,也可以舒緩個案緊繃的情緒,適時的放鬆。
透過閱讀這篇文章加上學過的傷口護理課,使我了解到傷口不僅僅只是包紮及換藥而已,看似簡單的換藥,但其實都要先評估過傷口的性質、有無分泌物、顏色及周圍皮膚狀況,才能為傷口選擇合適的敷料,除了評估傷口之外,處理傷口時須先跟個案溝通及建立信任感,還有清楚說明後續的護理措施,這樣才算是完整的護理過程。
文章: 照顧一位未婚育齡女性面對腸造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 蕭薇玫、吳靜怡、許曉萍
出版單位:台大護理雜誌 第16卷2期76-87 出刊日期: 2020/07
參考來源:華藝圖書館
摘要:
這篇文章是在說一位28歲未婚育齡女性,罹患大腸癌且術後留置腸造口的護理經驗,初期因腹痛就醫診斷為闌尾炎,後因腫瘤破裂,進一步檢查發現為大腸癌,年紀輕輕就必須承受罹癌的恐懼,面對論及婚嫁的男友不知該如何發展親密關係,且考量疾病治療是否造成生育之影響等困擾,經過照護及資料收集後,確認個案有急性疼痛、身體心像紊亂、焦慮等健康問題,身體心像紊亂問題更為嚴重,甚至起初不敢處理自身的腸造口,也拒絕學習,且面對同事來訪也不提及手術相關問題,及用棉被遮蔽自身的腸造口。
心得:
閱讀完這篇文章我能體會到個案為什麼不願面對自身的腸造口,因為換作是我在這年紀時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改變我也會不願意接受,甚至害怕我是否能恢復原來的生活,及擔心周圍人對我的看法,加上個案還有一位論及婚嫁的男友,更會擔心另一半會因造口排斥發展親密關係,使個案更加的不願意接受造口,所以當個案出現焦慮時,第一優先與病人建立良好護病關係視為更加重要的一環,並提供個別性照護,透過開放性問句引導病人說出焦慮來源,給予陪伴、同理並鼓勵分享內心感受及宣洩壓力,且鼓勵家屬多陪伴以增強支持系統,並提供完整資訊及護理指導以提升認知,及教導放鬆技巧,如:按摩及音樂治療等,以緩解個案焦慮不安的心情,有良好的護病關係才能了解到個案在想什麼及需要怎樣的協助,且對於後續的處置也才會更加順利。
文章:照護一位乳癌病人合併惡性傷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謝念芝、陳幼貴
出版單位:台大護理雜誌 第17卷1期 27-39 出刊日期:2021/01
參考來源:華藝圖書館
摘要:
這篇文章是在說一位三陰性乳癌個案,因為癌症出現皮膚轉移, 這次住院原因是腫瘤惡性傷口疼痛,以及疾病持續惡化,失去自我控制感 而產生無望感,三陰性乳癌是惡性度高且有較高的復發和轉移的風險,所以抗癌治療的選擇是有限的,個案有疼痛、皮膚完 整性受損與無望感等健康問題,教導個案適當情緒表達及心理調適,共同面對後續疾病治療,照護成效為個案疼痛改善、傷口與腫瘤控制穩定。
心得:
閱讀完這篇文章我學到(1)與個案建立信任感的方法,因為個案是一位獨立且有想法的美術老師,因身體的不適容易情緒起伏大,但透過多次傾聽、同理,深入瞭解個案需求後,提供個別性衛教。
(2)如何教導個案適當表達及調適情緒的方法,因個案為美術老師,可以針對病人的喜好與興趣,運用美術或繪圖等藝術治療原則來協助個案做情緒抒發,但首先要有完善的信任感。
(3)非藥物的方式止痛,像這篇文章有用到芳香療法,教導個案用精油按摩方式,減少左側手臂腫脹造成的疼痛感,並挑選適合的精油滴於衛生紙或紗布上,也可以舒緩個案緊繃的情緒,適時的放鬆。
透過閱讀這篇文章加上學過的傷口護理課,使我了解到傷口不僅僅只是包紮及換藥而已,看似簡單的換藥,但其實都要先評估過傷口的性質、有無分泌物、顏色及周圍皮膚狀況,才能為傷口選擇合適的敷料,除了評估傷口之外,處理傷口時須先跟個案溝通及建立信任感,還有清楚說明後續的護理措施,這樣才算是完整的護理過程。
文章: 照顧一位未婚育齡女性面對腸造口之護理經驗
作者: 蕭薇玫、吳靜怡、許曉萍
出版單位:台大護理雜誌 第16卷2期76-87 出刊日期: 2020/07
參考來源:華藝圖書館
摘要:
這篇文章是在說一位28歲未婚育齡女性,罹患大腸癌且術後留置腸造口的護理經驗,初期因腹痛就醫診斷為闌尾炎,後因腫瘤破裂,進一步檢查發現為大腸癌,年紀輕輕就必須承受罹癌的恐懼,面對論及婚嫁的男友不知該如何發展親密關係,且考量疾病治療是否造成生育之影響等困擾,經過照護及資料收集後,確認個案有急性疼痛、身體心像紊亂、焦慮等健康問題,身體心像紊亂問題更為嚴重,甚至起初不敢處理自身的腸造口,也拒絕學習,且面對同事來訪也不提及手術相關問題,及用棉被遮蔽自身的腸造口。
心得:
閱讀完這篇文章我能體會到個案為什麼不願面對自身的腸造口,因為換作是我在這年紀時面對這樣突如其來的改變我也會不願意接受,甚至害怕我是否能恢復原來的生活,及擔心周圍人對我的看法,加上個案還有一位論及婚嫁的男友,更會擔心另一半會因造口排斥發展親密關係,使個案更加的不願意接受造口,所以當個案出現焦慮時,第一優先與病人建立良好護病關係視為更加重要的一環,並提供個別性照護,透過開放性問句引導病人說出焦慮來源,給予陪伴、同理並鼓勵分享內心感受及宣洩壓力,且鼓勵家屬多陪伴以增強支持系統,並提供完整資訊及護理指導以提升認知,及教導放鬆技巧,如:按摩及音樂治療等,以緩解個案焦慮不安的心情,有良好的護病關係才能了解到個案在想什麼及需要怎樣的協助,且對於後續的處置也才會更加順利。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