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作業 三年級

班級:護三丁姓名:范華倩學號:1095101047
1.照顧一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確診COVID-19病人之加護經驗

本文為照護一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病人確診COVID-19之加護經驗。照護期間為2021年6月29日至7月12日,以直接照護、觀察、訪談及病歷查閱等方式收集資料,確認個案有感染、氣體交換障礙及無望感之健康問題。照護期間,提供支持性及組合式照護等感染控制措施,定期監測及追蹤感染相關指標,成功緩解現存感染及預防繼發性細菌感染;協助個案執行清醒俯臥治療,確認俯臥時呼吸器管路及導管之安全性及暢通性、依據血氧濃度及氣體分析調整呼吸器設定等呼吸照護措施,使個案氧合情形獲得改善並成功脫離呼吸器;延誤化療除影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存活率,更對病人身心造成巨大衝擊,利用以病人為中心溝通技巧,同理負向感受,鼓勵及協助參與自我照顧,協助照會血液腫瘤科醫師,提供清楚資訊,增進其自我控制感及正向態度,有效緩解個案對現況之無望感受。經由此照護經驗,建議利用社群軟體協助建立重要關係人群組,使隔離中的病人得到更好的家庭支持,建議於清醒COVID-19病人入院治療時,給予「COVID-19最新治療與照護資訊」相關的衛教手冊,透過清楚詳細的資訊,減輕此類病人的不確定感、增進自我照護認知,以順利度過漫長的隔離治療過程。

2.跨性別及性別不安-從臨床照護到心理壓力觀點

性別認同議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到精神醫療與心理健康學界的重視,非傳統性別認同的個體常遭到污名與霸凌,導致精神疾病的風險。跨性別是一群高度異質性的個體,其性別認同與出生時被認定的性別不一致,其中有一些人符合DSM-5-T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 tex trevision)中「性別不安」的診斷,當這些女跨男或男跨女的個案在社會性別轉變的歷程中,也可能會尋求荷爾蒙治療或性別確認手術,而被稱為變性者。在台灣若要變更法律上的性別身分,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取得兩位精神科醫師的診斷證明書、二是由合格醫療機構開立摘除原生生殖器官的證明。在DSM-5-TR中,性別不安這個詞彙描述的是當事人所經驗/所展現的性別與指定性別之間有顯著的不一致,因此造成困擾及痛苦。性別不安在各年齡層中有不同的困境,針對不同發展階段也有不同的賀爾蒙治療選項。青春期的性徵發育常常造成性別不安的當事人更加痛苦,因此也有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可以延後青春期,讓當事人有更多思考時間。而性別確認賀爾蒙則能幫助當事人的外觀男性化或女性化,以符合自身性別認同。除了生理上的治療之外,心理介入也相當重要,跨性別者因社會結構問題,常面臨更高的暴力、自殺、性侵風險,也有許多研究指出跨性別與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發生率相關,這些議題都需要醫療及心理健康從業人員的高度重視。

新增時間 : 2023-02-15 14:18:51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