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四年級2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科別:護理科 班級 :護四丁
學號:1095101047 姓名:范華倩




書名:台灣代謝健康過重/肥胖者與頸動脈粥狀動脈疾病之相關性研究
作者:汪光仲 、 許馨尹 、 鍾嫈嫈 、 鄒孟婷 、 陳薇安 、 鄭巧瑄 、 黃偉新

出版社:台灣家庭醫學雜誌
出版年月:112 年 03 月 00 日
索書號 10.53106/168232812023033301002 ISBN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關聯性已經相當確立,然而代謝健康的過重/肥胖(metabolically 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HOO)族群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卻沒有明確的定論,這篇研究希望找出MHOO和頸動脈斑塊的關係。 方法:本篇研究蒐集了5,418位前往台北馬偕紀念醫院健康檢查的民眾。過重/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等於24 kg/m2,代謝健康的定義為不符合代謝症候群的族群。我們將參與者們分成四組:代謝健康的體重正常(metabolically healthy normal weight, MHNW);代謝健康的過重/肥胖(MHOO);代謝不健康的體重正常(metabolically unhealthy normal weight, MUNW);代謝不健康的體重過重/肥胖(metabolically unhealthy overweight/obesity, MUOO)。頸動脈斑塊則透過頸動脈超音波檢查,斑塊的定義為頸動脈周邊厚度大於50%或0.5 mm,或是頸動脈內壁中層厚度大於1.5 mm。 結果:在本篇的5,418位民眾中女性約佔46.4%,平均年齡為52.5±11.4歲。頸動脈斑塊的盛行率在MHNW組為15.5%,而MHOO組為21.4%。多元羅吉斯迴歸的分析顯示相較於MHNW組,MHOO組有增加頸動脈斑塊的風險[odds ratio (OR) 1.23,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1.01-1.51],同樣的結果也發生在MUNW組(OR 1.57, 95% CI 1.27-1.95)以及MUOO組(OR 1.90, 95% CI 1.60-2.27)。用性別以及年齡層(<65或≥65歲)的次群組分析也分別有同樣的趨勢。 結論:本篇研究顯示代謝健康的過重/肥胖族群仍然有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且無論性別或年齡層都顯示類似的趨勢。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MHO並非一個 臨床現象而已,仍應視為心血管風險。若 能以全新嚴謹的MHO定義重新評估心血 管的風險,且若在台灣能有更多MHO的 本土資料,並提供年齡、性別等分層分析 比較,將是未來可以更多研究的目標方向。希冀能有更多的證據讓臨床工作者, 在預防醫學的公共衛生議題上傳達給肥胖 族群維持正常體重的重要性。無論目前代 謝狀況為何,都呼籲肥胖者應透過生活型 態減重,以避免這些心血管疾病及其併發 症甚或死亡。

新增時間 : 2023-09-12 17:53:45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