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班級 護二丁、學號 1105101132、姓名 盧宛馨、教師姓名 黃惠芬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心得報告:請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我覺得大體捐贈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的事,因為台灣傳統觀念是人們死後應該選擇火化或土葬,而民間習俗「入土為安」的觀念也深植人心,但他們貢獻自己給後人做醫學研究,即使自己已不在世上,也為後人鋪路。有了大體老師的捐贈,我們可以實際看見真正的人體構造,是立體、是真實的,他們的貢獻也讓醫學有了很大的進展。我覺得老師們非常的偉大、也很敬佩他們的勇氣,謝謝他們讓我們能夠學習,我們要尊重捐贈者、尊重生命,不要隨意去評價人家,因為我們並沒有走過他走過的路、經歷過他的人生,帶著一顆尊重的心去學習,充分利用他們提供的資源。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在這次的參訪中我在精神上和知識上都有了提升,之前在一些懸疑片中看到的分屍案,會看到一些器官,像是這次在消化系統中看到的的腸子,原來真的有那麼長,雖然有點可惜的是我沒有真地去摸到,因為我前半場都在暈車狀態,還有一些部分都沒有聽到,後來利用休息時間去看了一下,腿部肌肉的縫匠肌跟課本畫的一樣,都特別的突出,還有一些神經,我一直以為神經很細沒想到比我想像中的更粗了一點,腦袋跟我想像中差不多,有一點重量,摸起來軟軟的,原來它就是人體的指揮官啊。心臟居然這麼立體,就是左右心房和心室隔的距離比我想像中遠。肺跟我想像中差不多,摸起來軟軟的然後心臟的切跡很明顯,支氣管摸起來比血管還要硬。膝蓋的種子骨比我想像中要小,因為課本說他是人體最大塊的種子骨。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這次的參訪解開了我的很多誤會,也應證了我很多的想像,我由衷的敬佩大體老師們,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切切實實的看見原本只能用來想像的人體器官。我開始在考慮我過世以後或許也可以當大體老師或者器官捐贈者,盡自己所能回饋社會,我也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我開始省思,現在解剖課本上所有的資料,其實都是需要有真正的人體解剖才會有的資料,我也非常感恩這些為醫學和社會做出供獻的各位老師們,讓我們這些後輩們學習到了很多,我在網路上看過大體老師說過的一句話「我寧可學生在我身上畫錯二十刀,也不願將來當醫生時,在任何病人身上劃錯一刀。」真的是非常偉大的想法,在未來臨床上我會充分運用當天所學、所見的知識,我更清楚地知道我們不透明的身體裡面的器官位置和真實樣貌,或許是在進行身體評估時,又或者是判斷疼痛部位時,都有可能派上用場。最後要謝謝所有的大體老師,希望你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過得很好。


新增時間 : 2023-04-30 21:41:30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