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解剖心得&回饋反思單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 護二丁 、學號 1105101140 、姓名 李亞珊 、教師姓名 黃惠芬
二、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三、 心得報告:請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1.對於那些在去世後選擇將自己的身體捐獻出來讓醫學生學習的大體老師們感到由衷的敬佩,到了生命的盡頭選擇讓自己為這個社會做出最後的貢獻,所以在進到實驗室後我們應該排除任何不好的想法,並帶著虔誠的心去學習,觸摸時也應該小心,不要太過粗魯,也不要藉著大體老師來開玩笑,願意讓自己成為後世的教學用途是很大愛無私的,要尊重祂們。
2.經過了這次面對大體老師,看見了平時只能在書面上看到的器官和其他系統,更進一步的瞭解到人體的各處細節,也是第一次聞到福馬林的味道,味道比想像中的還能接受,不過老師說過現在的實驗室有改良過,本來味道就必較不會那麼重。剛開始面對大體老師時,還是有很深的畏懼,從進入實驗室到指定位置我都不敢亂看,始終低著頭,連要開始學習到老師身邊時還是很害怕緊張,全程手都緊緊抓著在抖;但是看了兩、三具後逐漸能適應了,也不那麼緊張了,反倒是很敬佩,認為老師們願意將自己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研究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所以到了後來都很認真地在聽老師講解,也很仔細去觀察,因為知道這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或許是最後一次進到解剖實驗室,是很難得的學習經驗。不過心中還是有自己跨越不過的那道檻,雖然很想學習,但我始終不敢去觸摸大體老師。也是透過這次的校外教學,我見到了很多如同學校老師所說過的,像是肌肉、血管、神經種種都可以可以從大體老師做連結,未來如果還有科目有提到相關的問題,我想我就可以與這次所見到的事物做上連結,且能更快的理解老師所教的部分內容,也可以在日後複習時更好的對上課本內容。
大體解剖校外教學心得分享與回饋反思單-心得報告
一、 班級 護二丁 、學號 1105101140 、姓名 李亞珊 、教師姓名 黃惠芬
二、 格式:A4、標楷體12號字、單行間距 (至少600字)
三、 心得報告:請上傳至「學習歷程檔案」並請導師遴選出優良作品3篇/班,請將名單繳交至護理科並於網路公開表揚暨分享,另記嘉獎乙支;至少600字。(詳見下表)
1.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對大體捐贈之看法、為何需要大體捐贈、對捐贈者之感想、應如何表達對捐贈者的尊重
2.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1)What?(我學到了哪些?)發現了什麼新鮮事?接觸到什麼問題?
(2)So What?(所以,為什麼)在這些新鮮事中,心中有什麼感動或感想?這些 感動和感想讓我(們)有什麼想法/成長?
(3)Now What(我可以如何作?我有什麼收穫?),看待人事物,自己有什麼改變?我(們)想要/應該/可以做什麼改變?未來將如何運用所學?
1.對於那些在去世後選擇將自己的身體捐獻出來讓醫學生學習的大體老師們感到由衷的敬佩,到了生命的盡頭選擇讓自己為這個社會做出最後的貢獻,所以在進到實驗室後我們應該排除任何不好的想法,並帶著虔誠的心去學習,觸摸時也應該小心,不要太過粗魯,也不要藉著大體老師來開玩笑,願意讓自己成為後世的教學用途是很大愛無私的,要尊重祂們。
2.經過了這次面對大體老師,看見了平時只能在書面上看到的器官和其他系統,更進一步的瞭解到人體的各處細節,也是第一次聞到福馬林的味道,味道比想像中的還能接受,不過老師說過現在的實驗室有改良過,本來味道就必較不會那麼重。剛開始面對大體老師時,還是有很深的畏懼,從進入實驗室到指定位置我都不敢亂看,始終低著頭,連要開始學習到老師身邊時還是很害怕緊張,全程手都緊緊抓著在抖;但是看了兩、三具後逐漸能適應了,也不那麼緊張了,反倒是很敬佩,認為老師們願意將自己捐獻給醫學院供學生學習、研究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所以到了後來都很認真地在聽老師講解,也很仔細去觀察,因為知道這會是人生中的第一次也或許是最後一次進到解剖實驗室,是很難得的學習經驗。不過心中還是有自己跨越不過的那道檻,雖然很想學習,但我始終不敢去觸摸大體老師。也是透過這次的校外教學,我見到了很多如同學校老師所說過的,像是肌肉、血管、神經種種都可以可以從大體老師做連結,未來如果還有科目有提到相關的問題,我想我就可以與這次所見到的事物做上連結,且能更快的理解老師所教的部分內容,也可以在日後複習時更好的對上課本內容。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