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寒假作業

《失去的會再回來》小說以主角卡倫面對表哥奧思羅的意外死亡拉開序幕,敘述卡倫面對死亡時內心的徬徨與異常冷靜。就如同在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由受限的環境、事件的發生等強迫自我成長。以親身經歷來說,高中一年級時親密的人離開我,當下日日夜夜以淚洗面甚至產生結束自我生命的念頭。不斷累積的負面情緒無法獲得紓解,導致心理影響生理,失眠情況日益嚴重。幾經與家人討論到精神科就醫,然而患重度憂鬱症的治療過程是漫漫長路,雖然藉由外力抑制生理,心裡卻仍對世界感到絕望。時常想著「我為什麼要上學?」、「我現在的情況這麼差,即便讀了書,未來出路又將如何?」種種紛亂的思緒充斥在腦海中,無人理解的孤寂更是時時捆綁著我。在不斷自我否定又同時建構自我,有了其他的人生體驗。
面對「生命逝去」或許就是生命所開設給我的課題,雖然有許多人可以協助我、陪伴我,但是唯有自身願意走出才能獲得解脫。就像卡倫看見表哥的媽媽茱莉亞傷心難過時,深切的無力感來自無法給予他人實質上的幫助。或許等待和時間將會成為療癒心理的最佳處方,偶爾我仍會想起存在腦海中的美好回憶,細細的品味著過去的點滴,每一次難過都是一次緩衝時間也是自我成長的機會,要告訴自己:「相信一切都會過去的」。卡倫經歷表哥奧思羅死去後,即將面臨弟弟迦百列離奇失蹤。作者以寫實方式記錄下卡倫與摯友盧卡斯之間,推論迦百列為何會失蹤。閱讀到此情節,彷彿身歷其境的心情也跟著緊張起來,想一起幫忙找到迦百列的下落。相較於面對奧思羅死亡時的異常冷靜,迦百列莫名失蹤帶給卡倫的衝擊是難以言喻。經歷生離死別,卡倫終於表達出隱藏許久的悲痛情緒。對此,卡倫不禁猜想迦百列是否離家出走開啟新生活?亦或是被通緝犯捉走?又或者於河邊溺斃?無論各種結果,都不斷迴盪在卡倫腦海中。於是父親打算藉由刊登尋人啟示找尋迦百列,未料小鎮全都專注於「啄木鳥事件」,無人關心是否有人失蹤。這是現代人的象徵,象徵「八卦戰勝同理心」,人們任憑早以證明絕跡的拉撒路啄木鳥傳說主導生活,仰賴報紙上諸多毫無根據的八卦為生,並以此空穴來風的言論填補空虛。人總是不得不向命運低頭,卡倫與班頓同時遇到難題,卡倫選擇面對、冷靜處理,不放棄一絲一毫可以找到弟弟的機會,秉持著自己的信念告訴自己:失去的會再回來;而班頓卻選擇以自我了斷作為人生的結尾,這是令人相當心疼不已的,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少年還在學習、探索這個世界,無奈家庭給的壓迫及冷漠,他無人傾訴的情況下相信著心裡的神會引領他走向更適合他的所在,可是他卻在這一條光明之路迷失了自己,彷彿他的一生所有的努力、為了得到的成就、榮耀都不是自己的,但其實只要找到出口不再迷失,班頓的未來還有著無限的可能等著他去突破。故事結尾,卡倫的心理醫生韋伯博士說:「每個人的生命中,都充滿了複雜的習題和無窮無盡的困惑。」而有些人認為自己解決不了問題會選擇各種方式來結束生命,恍若問題就此終結。韋伯博士又說:「生命不見得總是如此糟糕,我們也無須事事都提心吊膽,我們只須做自己、用心解決難題,不讓生命變得只有掙扎。」卡倫問博士:「生命的意義是什麼?」韋伯博士:「生命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除非我們給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生命本身都是沒有預設意義,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所經歷和感受的當然不盡相同。不是找到絕跡的拉撒路啄木鳥,就可以讓自己原本唾棄的乏味生活有了轉變。人生的路途不順遂,就試著轉換心態再好好走下去吧!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都會好的!」也或許該像卡倫一樣,深深相信著失去的會再回來。

新增時間 : 2022-02-15 23:12:40 / 修改時間 : 2024-02-22 10:20:32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