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管理

1.
民宿與一般渡假酒店最大的不同在於民宿具有家的感覺,提供住客“個人化的主
客經驗”(personal guest-host experience)(Warnick and Klar,1991)。民宿的經營方式,也
與一般酒店經營大相徑庭。它強調大眾化的合理收費與自助式的服務;設備不需豪
華但重視安全與衛生;設施服務雖不標榜精緻,但富有家庭味、鄉土味及人情味的
氣氛;充分的利用天然資源,及當地文化特色。除住宿與餐飲之外,更提供運動、
休閒與娛樂等功能,讓旅客能享受自由和賓至如歸的休閒情趣。陳本騰 (2004)評論
原住民地區自發展觀光之後,除了少數持續傳統農作外,多數轉型從事觀光產業如
經營民宿、小吃店與手工藝坊等項目。

出處:

原住民節慶活動期間民宿遊客動機之研究

楊凱傑(2004)。民宿業者策略聯盟經營方式之探討-以宜蘭民宿策略聯盟為例,未
出版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楊家彥(2002)。危機也是轉機-淺論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5
(1), 81-85。
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
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劉可強,王應棠(1998)。觀光產業對原住民文化的衝擊與對策芻議-社區自主觀
點,原住民文化與觀光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鄭健雄 (2004) 。民眾及非營利組織參與節慶觀光的整合機制,大甲媽祖國際學
術研討會,台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歐聖榮(1998)。南投縣信義鄉雙龍地利村休閒產業推動芻議,原住民文化與觀光
休閒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協會。
賴如怜(2002)。南庄蓬萊村居民對原住民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私立朝陽科
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謝世忠(1994)。觀光過程與”傳統”論述-原住民的文化意識,原住民文化會議論
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18。
謝世忠(1994)。”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譯。臺北:自立晚報社
文化出版部。

2.
民宿的特色
任先生表示因為不喜歡視野受到拘束,除了需要隱私的臥室有隔間外,其他空間都採
開放式設計,傳統的中國式斜屋頂,配上西式的羅馬柱及欄杆,看似不協調卻又不唐突,
整個民宿融合了中式、西式及禪風的空間設計,是他與建築師共同構思完成的。強調以「藝
術」為主題的「澎湖陶兵藝術民宿」,除了讓遊客到菊島來欣賞美麗的海洋風情外,民宿
特別安排了半日的「藝術行程」,只要6人成行,民宿主人任樹龍將親自講述澎湖特產「文
石的故事」,並帶領到海邊撿拾硓古石、鵝卵石與貝殼等材料回民宿進行創作,所有的創
作大多皆以澎湖當地素材為主,歡迎喜歡藝術人文同好,一起來感受與體驗「藝術行程」
帶來的感動與喜樂。

出處:

複合式民宿之經營模式對遊客吸引力之研究-以澎湖陶兵藝術民宿為例

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1992)。澎湖民俗文化資源暨觀光活動調查計畫報告書。中華民俗
藝術基金會編。
江冠明(2003)。台灣民宿發展趨勢。網址http://prev.matsu.gov.tw/guide/lesson_01_a001.htm。
李英弘(1999)。鹿港龍山寺對遊客之文化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
學景觀研究所,台中市。
林宜甲(1998)。國內民物經營上所面臨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為
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花蓮縣。
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遊客特性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園藝研究所,台中市。
曹勝雄、張德儀(1995)。消費者選擇旅行社影響因素之研究。觀光教育,13(3),15-23。
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莊之計劃理念與營運計劃。台灣省農委會。
陳墀吉、掌慶琳、單心怡(2001)。國內民宿經營及發展現況之探討─以九份風箏博物館
為例。休閒旅遊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36-283。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學系,
台北市。
楊長輝(1996)。旅館經營管理實務。台北縣:揚智文化,11。
澎湖陶兵藝術民宿

3.
口碑
Bone(1995)將口碑定義為「一種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參與溝通的任一方均非行銷的來源」,
Blackwell, Miniard, and Engel(2001)對口碑的定義是「人與人之間非正式的傳送想法、評論、
意見或資訊,傳送的雙方並非行銷人員」。由於口碑可提供消費者評估各種選擇之管道而能降低
消費者購買風險並做出最終決策(Bristor, 1990);此外由於口碑是由消費者主導的資訊溝通,訊息的傳播者非交易過程的利害關係人,無論是在訊息內容上或是傳播動機方面不具商業訊息的色彩(Arndit, 1967),因此,口碑訊息比任何媒體廣告和銷售人員更具有可信度

出處:

民宿口碑傳播之研究:互動品質、服務品質、滿意度之關係

徐韻淑、黃韶顏(2004),民宿遊客市場區隔分析之研究,餐旅暨家政學刊,1(1),67-86。
翁崇雄(2000),“服務品質評量模式之比較研究”,中山管理評論,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術研
究中心,8(1),105-122。
張淑青(2004),澎湖套裝旅遊服務品質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0(2),111-126。
陳宏斌、胡俊傑、黃宗成、林斯薇(2007),國際觀光旅館顧客服務品質滿意度及意向之研究,
高雄餐旅學報,9(2),155-176。
陳淑莉、廖郁淳、陳芷芸(2004),民宿成功經營管理策略分析-以新竹地區為例。休閒、文化
與綠色資源論壇-思想、理論與政策研討會。
陳慧玲、吳英偉(2009),遊客對民宿服務品質與遊憩體驗之關聯性研究:以屏東霧台民宿為例,
行銷評論,6(2),299-328。
黃芳銘(2002),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麗霞、張重昭(2003),訊息來源、正負面訊息與市場行家特質對網路訊息傳播之影響。2003
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1397~1409。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論文。
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興大園藝,22(2),135-147。
蘇怡碩(2004),關係結合方式與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觀光旅
館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台中轄區目前已取得准於籌設及取得許可登記之休閒農場經營者性別
以男性佔為多,年齡分布在51-60 歲最多有佔一半以上,教育程度以大學畢
業佔了35.3%,在各項農業經營項目中學歷偏高現象;從事休閒農業經營以
前有半數是營農轉經營休閒農場,另有四成為服務業轉經營休閒農場。農
場經營年資75%都在5 年以下,以台灣經營休閒農場之法令規則,申請複
合型休閒農場較為不易,近九成以體驗型休閒農場經營,經營項目以體驗
與DIY 最高其次為販售農產品、供應合菜餐飲或咖啡簡餐,受訪農場中有
18 家經營住宿,但僅有9 家已合法登記民宿經營,有偏低現象。

出處:

台中地區休閒農場經營現況之研究

方威尊 1997 休閒農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
廣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俊豪 1989 休閒農業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碩士
論文
3. 朱孝靜 2004 宜蘭縣休閒農場發展趨勢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未來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段兆麟 2007 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的回顧與未來發展策略農政與農情
177:64-70
張惠真 2005 台中地區休閒農業經營模式之研究 93 年度農民輔導之研
究計畫成果摘要報告台灣農推廣學會 pp.165-174
陳美芬 2002 休閒農業遊憩發展的地方資源要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
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珮鈺 2004 建構休閒農漁園區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長榮大學經營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斐琳 2006 合法休閒農場經營模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與
休閒管理研究所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

5.
目前台灣民宿產業紛紛興起,其業者亦須建立多元性樣貌,民宿經營者對於
經營理念即要有著原始與創新融合之模式,結合當地特有之自然生態、農產品、
傳統建築文物等,且須深入了解在地文化,與在地人之間的互動交流。近年來,
原創性論文以業者觀點探討特色民宿之另類住宿體驗
203
多樣風貌的主題特色民宿或背包客旅館逐漸問世,民宿不再僅是提供簡單的住宿
服務,其更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彼此透過經驗分享,使得遊客多一分溫
馨,並感受到在地性的人情味、不同的深度體驗及紀錄專屬於自己的回憶。爰此,
民宿業者面臨競爭環伺之態勢,且同時須保有傳統與創新之經營模式下,仍能為
背包客提供客製化之「另類住宿體驗」,均為經營者未來須思量之課題。

出處:

以業者觀點探討特色民宿之另類住宿體驗

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
奮起湖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嘉義縣。
台東縣觀光旅遊網( 2013 ) 。2012 年10 月12 日, 取自
http://tour.taitung.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2061&guid=4e6c27cf-f63
7-455f-9bca-fbe64299fa56&lang=zh-tw
交通部觀光局( 2013 ) 。民宿管理辦法, 2012 年11 月10 日, 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law/law.aspx?no=130
交通部觀光局(2013)。截至2013年3月全台民宿相關統計,2013年4月20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135
巫郡綾、張宏政(2011)。台灣中部民宿遊客參與體驗活動內容之分析。農業推
廣文彙,56,205-214。
吳碧玉(2003)。民宿經營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以核心資源觀點理論。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台中縣。
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由住宿體驗提高顧客之行為意向-以花蓮民宿
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2,73-92。
侯錦雄、李素馨(2007)。鄉村觀光的住宿序列與體驗性市場。觀光研究學報,13
(2),101-115。
原創性論文以業者觀點探討特色民宿之另類住宿體驗
207
陳昭郎(1997)。台灣休閒農業發展歷程與展望,農訓雜誌,30(3),64-68。
張佩婷、朱明毅(2012)。民宿遊客住宿動機、住宿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
豐綠民宿為例。休閒保健期刊,7,75-81。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系,台北市。

新增時間 : 2014-05-09 16:05:36 / 修改時間 : 2014-05-09 16:25:14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