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2學年度讀書心得

文章 初次於重覆接受試管嬰兒治療不孕症夫妻之心理社會反應 作者 張秀玉、郭碧照
出版社 護理研究 ; 8卷2期 出版年月 2000年 4 月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在台灣有15%的育齡夫妻,面臨這不同程度的生育問題,這些有生育問題的夫妻,被歸類為「不孕夫妻」,而這些不孕夫妻,因為無法順利懷有生育,所以在心理社會壓力反應上,比其他的育齡夫妻來的大,不過現在科技的進步試管嬰兒的出現,幫助了許多不孕夫妻,實現了他們的造娃計畫,不過初次接受試管嬰兒不孕夫妻的心理社會壓力與多次接受試管嬰兒不孕夫妻的心理社會壓力有什麼不同的變化呢?
不孕夫妻常常因為我國的傳統社會文化「傳宗接代」的傳統生育觀念,所以造成不孕夫妻較高的心理社會壓力,而不孕夫妻也會有個人、個人與家庭以及個人與社會的負面心理反應,包含了自尊、自我心像受損、婚姻關係、性生活以及人際關係等壓力影響,就連尋求醫療協助也因為昂貴的醫療費用、有疼痛性及侵入性的醫療措施使身體隱私權受侵犯的檢驗以及治療的次數等讓他們被感到壓力,也因為這些四面八方的壓力,讓不孕夫妻雙方出現情緒的變化,如:悲傷、憂鬱、嫉妒、罪惡感和憤怒。
治療第一年的不孕夫妻的精神症狀,包括憂鬱、焦慮、敵意、人際間敏感度、精神官能症、強迫症、體化症等症狀為中度程度,治療第二年恢復到正常程度,可是治療第三年又有明顯增加,顯示出重覆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妻比初次接受治療的不孕夫妻有比較高的憂鬱反應,表示出憂鬱和治療次數有關。
傳統的文化思想,女性基於生育是角色上的天賦本能觀念下,常常比男性背負著更多的壓力,而女性在整體的壓力及個別心理社會壓力反應,如:焦慮、憂鬱、敵意、認知障礙及自尊喪失都較先生嚴重,不過雖然女性的壓力較男性大,可是不孕婦女卻鮮少得到丈夫的關懷,相反的不孕丈夫從婦女身上得到較多的關懷,而婚姻及性生活滿意度方面,兩性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所以不孕夫妻間如果能互相關懷、體貼與信任的認知。
初次接受試管嬰兒的婦女,因對於懷孕存有希望,所以還不會有明顯的憂鬱反應,反而重覆接受治療的婦女因為有經歷過治療的失敗經驗,所以會出現像是流產的悲傷反應,而男性初次接觸治療比重覆接受治療的男性有較高的焦慮反應,雖然不孕夫妻是同步治療但其反應不同。

新增時間 : 2017-08-20 11:44:24 / 修改時間 : 2017-08-20 11:46:0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