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宜蘭區慈青迎新宿營
在進入「聖母」就讀前,就聽聞說五專有四大學分必修:「課業、友情、愛情、社團。」而我對於社團特別有憧憬。一切的因緣都是兩年前的迎新宿營,開啟了那扇通往慈濟道路精進的大門。還記得第一次踏入宜蘭靜思堂非常的陌生和緊張,幸好師姑師伯的熱情、學長姐們的帶領下,不安的情緒很快就消失。雖然只是短短的三天兩夜,但各種有趣、精彩的課程卻使我們回味無窮且獲益良多,自此,讓我發心立願想要成為「慈青」以延續那份感動。在今年的迎新傳達,我決定接下了當時影響自己最深的「課務組」。
從營前的籌備到正式開營不到三個星期的準備時間,面臨了繁重的課業、基護實驗的TA以及最重要的司儀稿,種種壓力不禁思緒打結、壓得喘不過氣。那陣子很想放棄,自認無法把每件事做好。還好有組長的陪伴及協助,終於完成了司儀稿,甚至承擔開營工作,這次經歷,我感覺並不孤立無援,也深刻體會到「分工合作」的重要。
帶營隊的過程中,我與同組夥伴一大早就得早操帶動,引領著學員們有活力的迎接一連串精彩的課程。跳完早操,接著進齋堂用早齋,我們課務組還要上緊發條,準備接下來的跑關團康,再三的確認每一項流程及細節。「跑關」設計讓我了解到原來安排一堂課,不僅僅只是訂出時間表,還有怎樣呈現又是一大學問呢!我們也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慈青學長,分享自己與慈濟的因緣,還有最後發願成為清修士後,參與國際賑災遇到的種種問題。這是我第二次聽學長的分享,但卻有不一樣的感受,其中印象深刻的兩句話:「順境時要有無常觀,逆境時要有因緣觀。」勉勵我們未來不管在任何的狀況下,都能保持逆來順受的心態。當天下午的課程是安排學員們去海邊淨灘,而課務組留在靜思堂忙今晚的重頭戲-孝親晚會。會前不斷排練著戲劇及手語,還有將欠缺的東西補齊。當下雖然很累很想休息,但看著身旁的夥伴很努力的做事,自己就更不敢怠惰。學員們因為下雨提前回程,這是開營以來第一顆讓人措手不及的「變化球」,不僅讓我們的行程變得更加緊湊、甚至慌了步調。
晚會正式開始時,戲劇一切都很順利的演出,但我覺得自己演的「壞小孩」並不理想,因為對劇本的熟悉度沒有那麼高,下次有機會再參與時我要做更多的準備,呈現更好的內容給學員。戲劇到尾聲,氣氛達到最高點,主角和母親相擁而抱的畫面,早讓後台的我眼眶泛淚。從小到大,因為很多的原因常與父母吵架,總認為他們不了解而阻擋了自己未來的出路,但卻忘了「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道理。藉由這場戲劇,不僅是傳達給學員「父母恩重難報恩」,也讓每位工作人員反思自己的行為。最後雖然帶著眼淚呈現了手語,但也因為那時的氛圍讓許多學員們拿起手機,撥出電話號碼與家人說出許久未說出的「我愛你」。那時有一個學員哭得稀哩嘩啦,卻遲遲未拿起手機撥出號碼,關心後才知道原來父母早已不在,是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頓時心情很複雜,充滿了愧疚感,因為自己明明被幸福圍繞著,卻還會抱怨著父母給的不夠多、不夠好,甚至認為是理所當然。這場晚會後,告訴自己對於父母所做的一切,以後不僅僅要言語上的表達,也要化為行動表達我對他們的感謝。
營期最後一天,每個工作人員一早都因為前一晚的會議而晚睡,結果集體睡過頭。臨時更改的課程時間表,讓課務組接下了第二顆「變化球」,因為緊接的課程海報還沒畫完。當時雖然很緊張、很慌亂,但每個人馬上放下手邊的工作一起趕工,雖然不是很完美,但好險有大家的幫忙才能在課程前完成。而我們也在課堂上用著大家一起完成的海報,帶領著學員們畫出了「心目中的慈青」。這堂課結束後,迎新也即將畫下了句點。我擔任的是「圓緣」的司儀,雖然不是第一次,但緊張還是難免的。最後很慶幸自己擔任「司儀」一職沒有失誤,且看到學員們欣賞著圓緣帶時露出純真的笑容,就像看到兩年前的自己。而我也告訴自己:「我做到了!我將曾經的那份感動延續了!接下來,就是繼續帶領著這些弟弟、妹妹們一起努力,然後再將這份感動延續甚至散播到校園,甚至讓『慈青成為校園的一股清流』」。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