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學年大體參訪心得

一.給大體老師的一封信:
還記得第一次深入認識「大體捐贈」是在網路上看影片,才了解這個詞彙背後的意義。當時影片中的醫學系學生,在解剖學課啟用大體老師前,與老師的家人們一同緬懷老師的生前。雖然我們這次只能藉由貼在解剖台的介紹認識老師,但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位老師的介紹裡寫了一段祝福以及期許未來醫學界的話,他選擇以行動的方式支持,我想這是最值得敬佩的地方。人在死後,留在人世的是軀體;而「大體捐贈」的意義,讓人留下的不只是軀體,還有那股犧牲奉獻的精神,能在生命的最後,再為這個社會付出一點點的力量。也因為有老師們的付出奉獻,讓我們除了課本的學理以外,還能最真實的看到人體的每個部位。從一開始的默禱,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分鐘,但在內心與老師簡單的自我介紹完畢後,開始與老師述說著自己的感謝,很感動老師的付出讓我擁有學習的機會。參訪的過程,平常課本所教的東西全都在我們的面前出現,還能用雙手感受每一個器官的觸感、分辨每一種組織。因為老師們的奉獻,讓每一位正在醫學界努力的學生們受惠。還有在這一次的解剖學課程,除了滿滿的感動、感謝,也讓我深深領悟自己所學得還不夠扎實,需要更穩扎穩打自己的基礎,才不會辜負老師們當初奉獻的初衷。對於老師的感謝,是用言語無法表達的。我想最實際的表達方式,就是將從老師身上所學到的東西,都成為自己知識的一部分,還有抱持著尊敬的心態從老師身上的每個部位學習,並時時刻刻抱持感謝的心態去面對老師。
二.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省思&收穫
其實在這次學習的過程,當包裹在老師的袋子掀開的那一剎那,除了飄來一陣刺鼻的福馬林味道,眼前的景象著實讓我的內心震撼,當下有點難以接受眼前的景象。當講師開始講解時,將老師已經解剖的部位一個一個移動,心裡其實有些恐懼。但當講師拿起不同器官,替我們一一解說時,內心的警戒也慢慢的降低。但每當一個系統講解完畢時,講師都會讓我們親自感受每一個器官,當下內心很緊張很害怕,害怕自己的行為對老師不尊敬。但看著同學們的臉上一個個顯現出獲益良多的眼神,也讓我鼓起勇氣去感受,當使用著自己的雙手去分辨出每一條神經、血管,拉動著肌腱讓老師的手做出動作,內心很感動,比起課本的學理知識,我想我從老師身上學習到更多東西。但學習的過程,講師拿起某些器官與我們問答時,時而出現不知道標準答案或答錯的時候。距離一年級的解剖學是一年前左右的事,行前也有小考但自己卻沒確實複習,所以造成參訪時的困境。以後如果有類似的活動,一定要在行前做足功課,活動時才可以更加的順利。還有對於老師們的付出更加感到敬佩,礙於社會的傳統風俗,許多人會希望自己的遺體能夠完整保存,但老師們選擇以更有意義的方式「延續生命」。讓我內心深處某顆遲遲不敢發芽,就怕探出頭來會受到傷害的種子扎了根。只差等待姻緣到來的那念心,更加的堅定。那念心就是登記為「骨髓捐贈」的名單,這個想法忘了從多久前開始就一直擁有,但就是沒有那個勇氣去做,只因為擔心別人的異樣眼光。但看完老師們付出自己的身體去成就醫學界後,我也想付出自己的力量去改變這個世界。老師選擇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方式,我也想效法老師們付出的精神。而且假設有一天,我必須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想要以「大愛精神」為這世界在付出那一點點讓世界更加美好的力量,像是:器官捐贈,能讓別人使用我的器官,去活出比我更精采更耀眼的人生,不僅延續生命也能讓另一個人的生命有了新的轉折。這次參訪後我對於死亡的看法,也不在如此害怕,因為有很多方式,可以讓看似已經不在的生命,以別的方式繼續照亮這個世界。

新增時間 : 2016-12-08 19:36:58 / 修改時間 : 2018-02-26 15:32:06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