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學年暑假讀書心得
105-2暑假作業-讀書心得 五護四庚 1號 李書宜
文章:川崎氏症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
作者:黃盈慈、陳建宏、孫文榮
文章:國中青少女之自傷行為介入處理
作者:陳以青 文章: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病童之安寧緩和照護
作者:林志遠、李慶真、林滄溢
心得:透過閱讀此篇個案報告後,可以與自己在兒科課本所學到的學理所運用連結。川崎氏症,是一種急性、系統性的血管炎,也是小兒先天冠狀動脈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但致病原因卻不明,就連臨床診斷也是藉由生理變化為依據。而自己雖然在臨床上確實碰過一名患童,但因為對於川崎氏症其實是陌生,甚至是害怕的,而沒有接下照護他。但有藉由醫囑看到的是與此篇個案報告相同的點是:皆有注射人類免疫球蛋白以及常規服用高劑量的阿斯匹靈。這篇文章的病童不單單只有罹患川崎氏症還有黴漿菌肺炎,也看到了與臨床常使用的藥物-「日舒」相符。經過閱讀這篇文章後,確實更加得了解川崎氏症的照護及注意事項,也看到了許多與自己臨床碰到一樣的東西。未來如果還有機會接觸,自己也比較不會像之前一樣如此擔心了。
心得:在青少年階段的時候,最在意的就是同儕關係與身體心像的發展了。此篇個案報告的個案,因為受到了同儕的言語攻擊,導致使用極端的方式「自傷」來解決心裡所受到的壓力。這讓我想到自己在兒科實習時,同學有一名個案十五歲,不斷腹瀉診斷為急性腸胃炎入院,經過抗生素的治療後,檢驗報告皆為正常,但還是不斷反映腹痛的問題。經過關心了解後,個案與案母皆有被案父家暴的過去史,在此次住院的過程中,媽媽也受到爸爸的暴力相向,雖然住在不同的醫院,但感受到個案擔憂母親的心情,經過我們的推測與討論,個案的腹痛可能是由心理壓力所造成的。藉由這兩個個案比較後,青少年階段在處理壓力方式不同,不但會影響其學習、人際關係、情緒甚至自我價值的形成,與其「家庭」密不可分。也符合了兒科護理所講求的「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照護模式。
心得:當你身邊的家人甚至是自己的小孩確診為罕見疾病時,你該如何去面對以及去接受?此篇個案的疾病不僅僅是罕見疾病,甚至與家族遺傳有極大的關係。診斷後得知患者會不斷的退化,甚至與死亡的距離會越來越近。護理講求的不僅是全人的照護,當個案面臨死亡時,更應該給予其回顧一生的機會把握時間,對自己所在乎的人「道愛」、「道謝」、「道歉」。也因為此篇報告,讓我想起我在兒科實習時的其中一個個案。我的個案在八個月大時第一次癲癇發作,也是在那一次的住院檢查發現是「亞歷山大症」所引起的。在照護個案期間,個案不單單有癲癇還有重度腦性麻痺,生活自理方面全由案母一個人照護。與案母對談的過程中,感受的到那一份媽媽心疼小孩的心情也了解個案的背景。因為個案的情況特殊,需要長時間有人關注照護,所以案母也從全職媽媽將原本的服飾店關閉全心全意照護個案。對於個案的照護藉由平常的觀察也可以發現是無微不至。甚至個案的發展與同疾病的小孩狀況更加的良好。但與案母提及第一次得知個案狀況時,雖然案母表情顯現堅強且勇敢面對,但由語氣也能感受到那一份不知所措的無奈。這是我們旁觀者難以想像及體會的。但也因為實際照護過罕見疾病的個案,再閱讀此篇個案報告後,能更加體會家庭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對於關懷家屬們的心情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為如此才能提供給病患最佳的照護。
參考資料:
黃盈慈、陳建宏、孫文榮(2017).川崎氏症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個案報告. 台灣家
醫誌,27,57-64
陳以青(2014).個案報告:國中青少女之自傷行為介入處理.臨床心理學刊, 8 (1),15-16
林志遠、李慶真、林滄溢(2016).腎上腺腦白質失養症病童之安寧緩和照護-個 案報告.北市醫學
雜誌,13(3),459-464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