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業 閱讀心得
*書名:不老的幸福 作者:林靜芸醫師
*書名:學會呼吸,活到天年 作者:養沛文化編輯部
*書名: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 作者:河合雅司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
(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女外科醫師.整形醫療權威”, 有「整形教母」之稱,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許多關於健康、體態、養生、醫美、生活、心理等等的新知識,慢慢的步入老年的狀態下,體態該怎麼保持?其實老年人不用太瘦,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慢慢步入老年體態稍胖了就會有各種疾病,讓大家都覺得要減肥,但是在一定年齡不需要減肥,假設現在要做的減肥是預防幾年後的發病,會有許多老年人變的較瘦,而較瘦得老年人容易有些感染導致死亡,當然也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大吃大喝,必須把自己的體態控制在一定的BMI範圍,所以慢慢步入老年不用刻意減肥。
睡眠也很重要,提到了傷口癒合跟睡不著有關,老年人通常都覺得睡不好,其實是我們人對睡眠觀念不夠瞭解,只要有睡著且醒來後不覺得累,一整天下來不覺得累就足夠睡眠了,還有關於安眠藥的濫用問題,只要有壓力、睡不好等等,就會嘗試服用安眠藥以助於睡眠,其實可以慢慢培養睡眠習慣,安眠藥有很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導致肚子變胖,多了會有失智的危險,千萬不要養成吃安眠藥的習慣,在這邊作者有提到怎麼樣可以睡得好,平時九點半睡早晨起來運動,早上醒來一杯咖啡其他時間就不碰任何咖啡因,國外也有提出一天一杯咖啡可以預防失智,人不需要時時刻刻保持閉目養神的習慣,對於睡眠有問題的人盡量不要有這種習慣,把自己的生理時鐘調整成白天不睡,到了晚上就睡。
作者也有提到”助眠的活動”學習傳承助人、音樂、旅遊、宗教等等…,步入老年可以找找開心的事情做,例如:跳舞,跳舞因為要學新舞步可以預防癡呆、訓練有養,不僅對老年人身體好,也可以拓展社交的好方法,所以鼓勵老年人跳跳舞。
當然這本書不只說這些還有好多知識,有些瑣碎的地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沒有注意到的,要怎麼把自己的生活、體態、身心靈的健康維持到最好,維持到不快老且幸福過每一天,就像這本書的書名一樣《不老的幸福》
(二)
就如書名一樣《學會呼吸,活到天年》,一開始在翻這本書我以為他只是教別人怎麼正確呼吸,的確書本真的教了,但是看完後我問了自己真的知道怎麼呼吸嗎?、有多少重要的事情關於呼吸?、你”真的懂怎麼呼吸嗎?”,書本一打開裡面有六個問題問你,
一、吸氣的時候,肚子是凸出來,還是凹進去?
二、吐氣的時候,肚子是凸出來,還是凹進去?
三、胸腔在呼吸的時候,該是什麼樣的狀態?
四、以嘴巴呼吸和鼻子呼吸的區別在哪裡?
五、人說話的時候,有沒有在呼吸?
六、人在吃東西或喝水的時候,有沒有在呼吸?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十分清楚,那你才是真正會呼吸的人。
這六個問題確實很重要,也是教會你怎麼真正呼吸的基本細節,「調息」對於現代人是重要的。
現代的社會環境複雜且多變,我們常常處於緊張、不安、焦慮、鬱悶的情緒當中,長期下來「氣短神昏」,以致於病痛纏身。我們無法輕易改變外在的環境,只能隨時準備好自己,所以,學會好好呼吸,讓每一口氣都為身與心帶來力量,面迎擊諸多挑戰。
這本書首先帶我認識了有關呼吸的器官、呼吸有哪幾種?、呼吸法、練習控制呼吸、呼吸練習的基本原則等等,再來就是呼吸的方式,怎麼呼吸?沒錯就是要你身體動起來,實際教你如何呼吸,我覺得這本書從呼吸的原理,帶你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呼吸;介紹幾種呼吸法,圖解式閱讀,一目暸然;並針對便祕、手腳冰冷、脹氣、肩頸痠痛等症狀,腹式呼吸法可以一解疾病之憂;瑜伽運動,帶你靜下來,深呼吸,緩解你身上的所有壓力。
現代醫學研究,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呼吸問題、不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因此當壓力、生活習慣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焦慮、壓力、胸悶、偏頭痛、便祕、失眠、腦缺氧、循環不暢等疾病症狀,使人們的呼吸越來越快速且淺薄。其實這都是用錯呼吸方式,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緣故。當自律神經失調,則會引發焦慮、恐慌等各種身體疾病。而呼吸能調節自律神經,讓身體自癒。
所以呼吸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門課,必須去深入瞭解再來就是實際去做,這本書真的很多新知識是你我都會忽略到的,有空可以去看看這本書,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三)
未來年表這本書是再說以後的日子,關於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還牽涉了些安樂死的問題。高齡化,這個現象可能的對目前來說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台灣的出生率已經是全球倒數,再過不久老人過多就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最大的衝擊就是勞動人口嚴重不足,老人無法獲得妥善的照顧,年金制度也因為政府賺不到錢而搖搖欲墜。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及動機留在台灣,年輕人口外移嚴重,許多基礎建設會跟著受到影響而無法順利運行。交通工具、醫療、看護等等,會逐漸變成奢侈品。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會處於一個醫療資源缺乏、老人過多、糧食不足、人口外移嚴重等等的現象。同時也會有各種獨居老人,雖然有長照,但在人口外移的情況下,一是選擇價格低廉,品質堪憂的養老院;二是選擇品質優良,但是因人口外移而價格昂貴的養老院。因為年輕人口嚴重不足,可想而知會有許多事故發生,超時加班更是嚴重影響這群人的工作心態。
經濟負擔不起,政府又缺乏稅收。無法進入養老院的老人只能在路邊凍死或餓死。沒有錢、沒有依靠,在年老後很容易就進入死不了、餓不死、吃不飽的狀況,無法自理三餐,連大小便都要別人經手,讓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如果在這個世代走上了自殺的路程,我很支持安樂死,畢竟誰想看到那些慘不忍睹的畫面呢,想看看當你走在路上碰巧遇上了有人為了自殺讓車撞了,或是有人跳樓自殺了,那畫面你忘的了嗎?用安樂死的方式致力於讓價格更加親民,以便在年老時能夠更安祥地離開人世,當然不是提倡大家尋死。這本書呼應了這個世代的重大危機,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安樂死,至少不要讓用極端的自殺方式解決一切是最好的。
(四)
典範人物我選了陳翠玉女士-護理界的英雌
於1917年2月9日生於彰化市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的她,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這是日本第一所四年制女子專校,而她是第一位進入這所學校的臺灣女性。
在看完陳翠玉女士的歷史後,她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在臺工作人員,也負責接待聯合國派來的國際醫界人士,並兼任翻譯工作,可是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陳翠玉曾好心收留一群官員,不料事後卻遭一位民政廳官員堅持要將她列入槍斃名單。其他受過她照料的官員,立刻催促她趕緊躲起來,但她卻堅持問心無愧,拒絕逃亡。那些官員不得已下,只好合力將她送離臺灣。
看到這當然有些憤怒為什麼幫助別人反倒要背負這種結局呢?
離臺後,陳翠玉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繼蔡阿信後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臺灣女性。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臺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的典範。1950年,為解決護士素質和人才短缺問題,陳翠玉在臺大醫院設立護校的構想獲得實踐,由她兼任臺大護校校長。她以母校聖路加為模範,講究國際觀,積極送護理人員留學,造就人材。
1986年,陳翠玉發起全球性婦女臺灣民主運動,隔年呂秀蓮成立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時,「穩得」人馬全部加入,全力支持。她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1988年,陳翠玉為了回臺,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臺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臺大醫院逝世,享年73歲。才能、氣質、美貌兼具的她,加上如此精彩且戲劇化的一生,稱她作護理界英雌,恰如其分。
這一路走來鐵定辛苦經歷了不少風波,受了不少酸言酸語,當然一定有人默默的支持她陪伴她,她做了這麼多貢獻這麼多的偉大事情,或許在其他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想想如果你是那個時代的人,任何醫療器材等等都還不算發達,想必要撐過那段時期的人也挺辛苦得,需要幫助的人就已經很多了,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多嗎?多少人願意向陳翠玉護理師一樣奉獻一生,她樂意助人、心地善良、有一顆願意付出的心又這麼愛家鄉,完全是值得欣賞的一位護理師,而這些專業不能被埋沒,需要更多人願意站出來守護。致未來的護生,加油!還有辛苦了!
*書名:學會呼吸,活到天年 作者:養沛文化編輯部
*書名:未來年表:人口減少的衝擊,高齡化的寧靜危機 作者:河合雅司
【讀後心得】(至少500字 )
(一)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女外科醫師.整形醫療權威”, 有「整形教母」之稱,在這本書裡我看到了許多關於健康、體態、養生、醫美、生活、心理等等的新知識,慢慢的步入老年的狀態下,體態該怎麼保持?其實老年人不用太瘦,可能大多數人都認為,慢慢步入老年體態稍胖了就會有各種疾病,讓大家都覺得要減肥,但是在一定年齡不需要減肥,假設現在要做的減肥是預防幾年後的發病,會有許多老年人變的較瘦,而較瘦得老年人容易有些感染導致死亡,當然也不是說這樣就可以大吃大喝,必須把自己的體態控制在一定的BMI範圍,所以慢慢步入老年不用刻意減肥。
睡眠也很重要,提到了傷口癒合跟睡不著有關,老年人通常都覺得睡不好,其實是我們人對睡眠觀念不夠瞭解,只要有睡著且醒來後不覺得累,一整天下來不覺得累就足夠睡眠了,還有關於安眠藥的濫用問題,只要有壓力、睡不好等等,就會嘗試服用安眠藥以助於睡眠,其實可以慢慢培養睡眠習慣,安眠藥有很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會導致肚子變胖,多了會有失智的危險,千萬不要養成吃安眠藥的習慣,在這邊作者有提到怎麼樣可以睡得好,平時九點半睡早晨起來運動,早上醒來一杯咖啡其他時間就不碰任何咖啡因,國外也有提出一天一杯咖啡可以預防失智,人不需要時時刻刻保持閉目養神的習慣,對於睡眠有問題的人盡量不要有這種習慣,把自己的生理時鐘調整成白天不睡,到了晚上就睡。
作者也有提到”助眠的活動”學習傳承助人、音樂、旅遊、宗教等等…,步入老年可以找找開心的事情做,例如:跳舞,跳舞因為要學新舞步可以預防癡呆、訓練有養,不僅對老年人身體好,也可以拓展社交的好方法,所以鼓勵老年人跳跳舞。
當然這本書不只說這些還有好多知識,有些瑣碎的地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沒有注意到的,要怎麼把自己的生活、體態、身心靈的健康維持到最好,維持到不快老且幸福過每一天,就像這本書的書名一樣《不老的幸福》
(二)
就如書名一樣《學會呼吸,活到天年》,一開始在翻這本書我以為他只是教別人怎麼正確呼吸,的確書本真的教了,但是看完後我問了自己真的知道怎麼呼吸嗎?、有多少重要的事情關於呼吸?、你”真的懂怎麼呼吸嗎?”,書本一打開裡面有六個問題問你,
一、吸氣的時候,肚子是凸出來,還是凹進去?
二、吐氣的時候,肚子是凸出來,還是凹進去?
三、胸腔在呼吸的時候,該是什麼樣的狀態?
四、以嘴巴呼吸和鼻子呼吸的區別在哪裡?
五、人說話的時候,有沒有在呼吸?
六、人在吃東西或喝水的時候,有沒有在呼吸?
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你都十分清楚,那你才是真正會呼吸的人。
這六個問題確實很重要,也是教會你怎麼真正呼吸的基本細節,「調息」對於現代人是重要的。
現代的社會環境複雜且多變,我們常常處於緊張、不安、焦慮、鬱悶的情緒當中,長期下來「氣短神昏」,以致於病痛纏身。我們無法輕易改變外在的環境,只能隨時準備好自己,所以,學會好好呼吸,讓每一口氣都為身與心帶來力量,面迎擊諸多挑戰。
這本書首先帶我認識了有關呼吸的器官、呼吸有哪幾種?、呼吸法、練習控制呼吸、呼吸練習的基本原則等等,再來就是呼吸的方式,怎麼呼吸?沒錯就是要你身體動起來,實際教你如何呼吸,我覺得這本書從呼吸的原理,帶你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呼吸;介紹幾種呼吸法,圖解式閱讀,一目暸然;並針對便祕、手腳冰冷、脹氣、肩頸痠痛等症狀,腹式呼吸法可以一解疾病之憂;瑜伽運動,帶你靜下來,深呼吸,緩解你身上的所有壓力。
現代醫學研究,有越來越多的人有呼吸問題、不懂得如何正確呼吸,因此當壓力、生活習慣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焦慮、壓力、胸悶、偏頭痛、便祕、失眠、腦缺氧、循環不暢等疾病症狀,使人們的呼吸越來越快速且淺薄。其實這都是用錯呼吸方式,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緣故。當自律神經失調,則會引發焦慮、恐慌等各種身體疾病。而呼吸能調節自律神經,讓身體自癒。
所以呼吸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門課,必須去深入瞭解再來就是實際去做,這本書真的很多新知識是你我都會忽略到的,有空可以去看看這本書,不會讓你們失望的。
(三)
未來年表這本書是再說以後的日子,關於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還牽涉了些安樂死的問題。高齡化,這個現象可能的對目前來說還不是很明顯,但是台灣的出生率已經是全球倒數,再過不久老人過多就會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最大的衝擊就是勞動人口嚴重不足,老人無法獲得妥善的照顧,年金制度也因為政府賺不到錢而搖搖欲墜。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及動機留在台灣,年輕人口外移嚴重,許多基礎建設會跟著受到影響而無法順利運行。交通工具、醫療、看護等等,會逐漸變成奢侈品。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會處於一個醫療資源缺乏、老人過多、糧食不足、人口外移嚴重等等的現象。同時也會有各種獨居老人,雖然有長照,但在人口外移的情況下,一是選擇價格低廉,品質堪憂的養老院;二是選擇品質優良,但是因人口外移而價格昂貴的養老院。因為年輕人口嚴重不足,可想而知會有許多事故發生,超時加班更是嚴重影響這群人的工作心態。
經濟負擔不起,政府又缺乏稅收。無法進入養老院的老人只能在路邊凍死或餓死。沒有錢、沒有依靠,在年老後很容易就進入死不了、餓不死、吃不飽的狀況,無法自理三餐,連大小便都要別人經手,讓人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
如果在這個世代走上了自殺的路程,我很支持安樂死,畢竟誰想看到那些慘不忍睹的畫面呢,想看看當你走在路上碰巧遇上了有人為了自殺讓車撞了,或是有人跳樓自殺了,那畫面你忘的了嗎?用安樂死的方式致力於讓價格更加親民,以便在年老時能夠更安祥地離開人世,當然不是提倡大家尋死。這本書呼應了這個世代的重大危機,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安樂死,至少不要讓用極端的自殺方式解決一切是最好的。
(四)
典範人物我選了陳翠玉女士-護理界的英雌
於1917年2月9日生於彰化市的一個基督教家庭。彰化高女畢業後的她,到日本東京的「聖路加女子專門學校」就讀,專修公共衛生護理和助產士。這是日本第一所四年制女子專校,而她是第一位進入這所學校的臺灣女性。
在看完陳翠玉女士的歷史後,她協助聯合國戰後救濟總署在臺工作人員,也負責接待聯合國派來的國際醫界人士,並兼任翻譯工作,可是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期間,陳翠玉曾好心收留一群官員,不料事後卻遭一位民政廳官員堅持要將她列入槍斃名單。其他受過她照料的官員,立刻催促她趕緊躲起來,但她卻堅持問心無愧,拒絕逃亡。那些官員不得已下,只好合力將她送離臺灣。
看到這當然有些憤怒為什麼幫助別人反倒要背負這種結局呢?
離臺後,陳翠玉是第一位獲得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獎學金,出國深造的留學生,也是繼蔡阿信後第二位到北美洲留學的臺灣女性。1948年,她順利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護理教育學士學位,成為第一位擁有大學學位的護士。回臺後,受聘為剛成立不久的臺大醫院護理部主任。她用西方護理教育訓練的經驗,大刀闊斧地革新了臺大醫院的護理制度,提升護士的地位,臺大醫院護理部成為日後臺灣護理界的典範。1950年,為解決護士素質和人才短缺問題,陳翠玉在臺大醫院設立護校的構想獲得實踐,由她兼任臺大護校校長。她以母校聖路加為模範,講究國際觀,積極送護理人員留學,造就人材。
1986年,陳翠玉發起全球性婦女臺灣民主運動,隔年呂秀蓮成立北美洲臺灣婦女會時,「穩得」人馬全部加入,全力支持。她也因此被國民黨政府列為黑名單。1988年,陳翠玉為了回臺,企圖突破黑名單封鎖返鄉,走遍美、加等國拿不到簽證,抱病繞了半個地球,輾轉終於在新加坡獲得簽證。但因為長途奔波各地,疲勞過度引發舊疾復發,抵臺後就直接送急診就醫,不久後在臺大醫院逝世,享年73歲。才能、氣質、美貌兼具的她,加上如此精彩且戲劇化的一生,稱她作護理界英雌,恰如其分。
這一路走來鐵定辛苦經歷了不少風波,受了不少酸言酸語,當然一定有人默默的支持她陪伴她,她做了這麼多貢獻這麼多的偉大事情,或許在其他人眼裡不算什麼,但是想想如果你是那個時代的人,任何醫療器材等等都還不算發達,想必要撐過那段時期的人也挺辛苦得,需要幫助的人就已經很多了,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就多嗎?多少人願意向陳翠玉護理師一樣奉獻一生,她樂意助人、心地善良、有一顆願意付出的心又這麼愛家鄉,完全是值得欣賞的一位護理師,而這些專業不能被埋沒,需要更多人願意站出來守護。致未來的護生,加油!還有辛苦了!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