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經歷

一. 事件摘要:
此位個案為75歲女性,過去病史為高血壓,診斷為: 硬腦膜下血腫(SDH),9/29日在家中不慎跌倒,撞擊腦部,個案的家庭支持系統微弱,起初並未有明顯症狀,而拖延至10月21日才至天主教永和耕莘醫院急診求治,入院主訴為:因服用診所藥物後導致,雙腳逐漸無力,故119入本院,經醫師診視後,抽CBC、SMA、評估conscious、MUSCLE POWER照CT、CXR,而後會診神經外科醫師診斷為SDH,詢問家屬調查過去有無跌倒事件發生,採延續及闊寬話題之溝通技巧詢問出有跌倒事件的發生並撞擊頭部,以及在跌倒後有無至醫院或診所就診,才得知個案9/29在家中跌倒撞擊頭部,起初因並未發生明顯症狀而未求診直至10/21開始雙腳無力後才119入院,後續Byorder予0.9%N/S 500ML IV ST、TRANSAMIN 250MG 5ML ivp st、Depakine lyo inj 400mg IVD st、MANNITOL 20% 500ML 1vial ivd st、並且使用EKG monitor監測個案身命徵象,並且定時評估個案的GCS,而後告知個案家屬目前病況轉至加護病房持續觀察。
二、
護生當時想法及感受
在這一次的經驗中,剛開始個案進入醫院時是與案妹伴119入,當時對於個案症狀並未有特別對於硬腦膜下出血之敏感度,只覺得可能是CVA或服用診所藥物後產生的副作用,入內科後馬上做了基本的檢查以及電腦斷層掃描後送入留觀,在過程中我並無感受到異狀,而後電腦斷層報告出現,硬腦膜下出血,我才認知到此位個案的危急性,以及在深入收集個案在先前有無跌倒撞及腦部或等等關於硬腦膜下出血的高風險族群及因素的重要性,而去針對與降腦壓以及止血的藥物做支持性治療並且持續的偵測個案的意識狀態及生命徵象變化,在這個過程看似短暫卻很重要,個案在整個過程中起初在急診所作出的處置穩定個案的生命徵象及意識,而後送入加護病房作為後續處置,我在這整個過程中讓我意識到了在於個案的每個症狀都是很重要的一個資料,就像在案妹所主訴的個案下肢已無力,並且在評估意識的過程中個案已有些的混亂,總總關於疾病的症狀及變化對於學理上所教導我的症狀一一有了實際的想法及應用,讓我在對於個案所描述的每個症狀去做讀解,了解深入的意義對照學理去驗證了症狀及在學姊在檢傷站的過程中常會問到有無頭部外傷病史之意義,也讓我對於此類腦部疾病衍生了一些的興趣,想讓我在多加的了解,也讓我感受到個案所主訴的症狀、過去病史、及在過程中有沒有發生甚麼事情此類主訴的重要性,在每一項的評估中去了解到裡頭的意義,也讓我在急診中增加了對於疾病症狀的敏感性。


三、我學到了什麼:
在此位個案的疾病過程中我學到了,在每位患者被送入急診室時,個案的主訴以及促發因素及每項評估中都是重要的診斷項目也了解到在以上這些項目中使用的重要性,也在每一個情況中都需要依據檢查評估並配合學理及症狀取得個案初步概況,在這一整個過程中讓我了解並學習到了在對於硬腦膜下出血之個案,在起初能馬上評估之個案症狀,例如:意識障礙(對於人時地物的不熟識,並且說話緩慢)、類似中風症狀(下肢無力)等等…並且搭配檢查(電腦斷層掃描)作為診斷及治療的方向,也讓我驗證到了在於硬腦膜下出血的學理過程,讓我對於此疾病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及印象及在對於個案每一項的主訴及疾病症狀的敏感度增加,在後續對於個案定時的偵測個案生命徵象及意識評估去對於個案的病況作為病況控制的基準,而後對於個案之症狀及預防個案所產生的合併症狀給予個案止血、抗癲癇及降腦壓的藥物給予疾病的支持性治療,並且瞭解了再給予這些藥物背後的意義,而後在急診做生命徵象的穩定後轉至加護病房進行下一步症狀的治療處置。

新增時間 : 2020-10-28 21:52:18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