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敬棱 寒假作業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甲
學號 1075101014 姓名 黃敬棱
書名 餐桌上的中國史 作者 張競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 年12 月
索書號 538.7821100 ISBN 978-986-95313-0-6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根據歷史材料如<本草綱目>、<食憲鴻秘>、<東京夢華錄>等一一拆解,說明中華料理並非是數
千年來靜止的料理道統,而是因為朝代以及王國遞嬗,外來文化、中原本土以及土著的混合。
2. 我們每天餐桌上吃的食物,實際上都是歷史精華的集結,更是文化的完成。
3. 每一道你熟知的家常菜,都蘊藏著無法細數的文化底蘊。
4. 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寄胡餅與楊萬州>
5. 一道菜,就能看出一個朝代的經濟、科技、農業發展程度與文化成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是在寫歷代的中國人是吃什麼食物;我們平常吃的米飯,在春秋時代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到,
只有士大夫階級的人才有黃米可吃,一般老百姓多以大豆為主食;其中提到筷子的擺放,在宋朝之
前,筷子多半是橫著擺,但後來發現很不雅觀的行為,就演變成直著擺的;到了唐代,官使薛令
之的<閩中進士> 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筋易寬。
主要是在描述用筷子喝湯,甚麼也撈不到,用湯匙吃飯,飯很硬湯匙也挖不動;是在批評當時吃
飯用具的詬病,很不方便,但我覺得蠻驚奇的,和現今的用餐習慣是相反的。
因此從此書中內心有許多感觸一樣是中國人,卻因生在不同朝代對食物的偏好與價值觀,因而有很
大的差異性,現代人仰賴科技帶來的便利,種植不需純人工化,稻米在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有財勢的
人方可吃的到,當代農耕業的發展,在南台灣稻米一年可三穫,人人吃得起,豐衣足食,加上西風
東漸,速食店琳瑯滿目,進食只講求快速極少去關注餐桌上的食材與烹調技巧,更不用說會花時間
來鑽研餐桌上的飲食文化,利用寒假期間研讀此書餐桌上的中國史,讓我從中再次認識中國菜,對
中國飲食的謬誤重新釐清,在歷史的足跡體悟餐桌上的禮俗與特色,最重要的是吃飯時想到米煮成
熟飯的珍貴感,吃豬肉食就會想到在古時不起眼的豬肉,因為烹調技術的了得而做出創意料理東坡
肉。 很開心利用寒假閱讀此書,因此今年的年夜飯是我最難忘,因為在與家人共進團圓飯,餐桌
上的中國史不停地在我的腦海裡盤旋,收穫良多能有機會在重要的日子,如在春節時刻享用美食也
能細細品嘗每道食材的典故,與家人一同享用年夜飯,彷彿自己在不同朝代穿梭,飛躍餐桌上的中
國史填補自我對了解中國菜的知識缺口。
讀書心得學習單
科別 護理科 班級 護一甲
學號 1075101014 姓名 黃敬棱
書名 餐桌上的中國史 作者 張競
出版社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年月 2017 年12 月
索書號 538.7821100 ISBN 978-986-95313-0-6
【本書重點摘要或佳句】
1. 根據歷史材料如<本草綱目>、<食憲鴻秘>、<東京夢華錄>等一一拆解,說明中華料理並非是數
千年來靜止的料理道統,而是因為朝代以及王國遞嬗,外來文化、中原本土以及土著的混合。
2. 我們每天餐桌上吃的食物,實際上都是歷史精華的集結,更是文化的完成。
3. 每一道你熟知的家常菜,都蘊藏著無法細數的文化底蘊。
4. 胡麻餅樣學京都,麵脆油香新出爐。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寄胡餅與楊萬州>
5. 一道菜,就能看出一個朝代的經濟、科技、農業發展程度與文化成就。
【本書閱讀後心得感想】
這本書是在寫歷代的中國人是吃什麼食物;我們平常吃的米飯,在春秋時代不是人人都可以吃到,
只有士大夫階級的人才有黃米可吃,一般老百姓多以大豆為主食;其中提到筷子的擺放,在宋朝之
前,筷子多半是橫著擺,但後來發現很不雅觀的行為,就演變成直著擺的;到了唐代,官使薛令
之的<閩中進士> 朝旭上團團,照見先生盤。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飯澀匙難綰,羹稀筋易寬。
主要是在描述用筷子喝湯,甚麼也撈不到,用湯匙吃飯,飯很硬湯匙也挖不動;是在批評當時吃
飯用具的詬病,很不方便,但我覺得蠻驚奇的,和現今的用餐習慣是相反的。
因此從此書中內心有許多感觸一樣是中國人,卻因生在不同朝代對食物的偏好與價值觀,因而有很
大的差異性,現代人仰賴科技帶來的便利,種植不需純人工化,稻米在古時只有達官貴人有財勢的
人方可吃的到,當代農耕業的發展,在南台灣稻米一年可三穫,人人吃得起,豐衣足食,加上西風
東漸,速食店琳瑯滿目,進食只講求快速極少去關注餐桌上的食材與烹調技巧,更不用說會花時間
來鑽研餐桌上的飲食文化,利用寒假期間研讀此書餐桌上的中國史,讓我從中再次認識中國菜,對
中國飲食的謬誤重新釐清,在歷史的足跡體悟餐桌上的禮俗與特色,最重要的是吃飯時想到米煮成
熟飯的珍貴感,吃豬肉食就會想到在古時不起眼的豬肉,因為烹調技術的了得而做出創意料理東坡
肉。 很開心利用寒假閱讀此書,因此今年的年夜飯是我最難忘,因為在與家人共進團圓飯,餐桌
上的中國史不停地在我的腦海裡盤旋,收穫良多能有機會在重要的日子,如在春節時刻享用美食也
能細細品嘗每道食材的典故,與家人一同享用年夜飯,彷彿自己在不同朝代穿梭,飛躍餐桌上的中
國史填補自我對了解中國菜的知識缺口。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