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護理學實習總評值+心得

一、八大核心專業能力之自我評值
(一) 一般臨床護理技能(general clinical skills):
實習第一周,目前還沒給藥,但是有遇到手術的病人,所以有做術前及術後護理,做了一次的手術前後護理,總結下我認為我某些部分還需要加強,包括病人的狀況,手術名稱及應該準備東西,很重要的是,不光只是知道這些事情,還需要親自去確認並且執行,也要很清楚知道事情的先後順序,規劃自己準備的流程,接病人的時候就不會顯得驚慌失措。換藥時,看到了胸管傷口換藥及一大堆管路換藥,都是第一次看到這些東西,我覺得能做的,就是儘快熟悉疾病,讓自己早點進入狀況,更明確明白病人狀
況。實習第二周,開始全責照護個案,也開始給了藥,由於上禮拜還沒給藥所以沒發現自己有這些問題,在給藥時,最基本的就是三讀五對了,但有時候竟然還會忘記打扮溝,因為還要跟醫囑上的藥物對藥,所以需要按照醫囑上面的順序來對藥,有次我發現自己沒有按照順序對藥,總而言之在簡單的對藥就有很多錯誤的地方,經過老師的提點,讓我明白自己的缺點在哪,藥對藥之前一定要先確認藥盒裡面的藥,幾點給的藥,需不需要用小藥杯裝,很多東西都是要思考的,而不是到老師那裏對藥才開始整理。其次對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點滴家藥的部分,不管有沒有要加到藥,有需要換點滴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個案的用物有沒有到期,在使用點滴 set 時候,要遵守無菌原則,我常常因為要留 lock而讓用物染污,因此,需要去思考該怎麼做才會更流暢。然而,對於換藥的部分來說,有傷的地方都需要評估,在換藥時,就需要順便評估個案傷口的狀
況,而不是就單純換藥而已,第一次換藥的時候偶爾還是會染污,但經過這幾天的換藥後,發現自己能夠更順手的換藥,不會很慌慌張張的了。實習第三周,全責照護個案,每天例行公事就是給藥、換藥、交班,在這一周,我認為自己有比之前更順暢,也更熟悉單位流程,從一開始給藥迷迷糊糊、換藥總是染污、不敢表達不會統整很多事情,導致練習交班很不順等等...,在這周我覺得有進步了,雖然說表現不是特別好,但是我有找到一些節奏。其次,這周做了很多手術前後護理,做過手術前後護理之後,我發現照護個案過程中會更完整,也會比較清楚明瞭自己在做甚麼,病人疾病進展。我覺得最有收穫的一點是,收集資料完,一定需要統整,也統整之後才能更清楚且簡單明瞭的掌握資訊,在交班時也不會顯得慌慌張張的!
 
(二) 基礎生物醫學科學(basic biomedical science): 這次實習單位是外科,會遇到很多手術及傷口,特別是我們是在 5B,心外科的病人居多,因此關於心臟的手術及檢查就會很多,以心外科來說,冠狀動脈疾 病、瓣膜性心臟病、周邊血管病也相對較多,做的檢查也是有分很多種,我認 為可以做到的是,一些常見的疾病、檢查,需先預習也很重要,如果沒有先預 習的話,進入狀況的時間會比較慢,以上是我認為可以加強及我能做的事情。在這一周,開始照顧個案,我接的個案是從 8 月多住院,而我接個案是 9/5,
經果這幾天老師的提點,我發現我做的不只是這幾天的照護而已,還必須很清楚明白個案一開始住院的原因,並且要去分析個案為甚麼會有這樣子的表徵,住院過程中的疾病進展是怎樣,做檢查、抽個血,甚至是醫囑的藥物跟處置都是依照個案病況去做更新,所以必須要很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我發現自己也許知道學理為何會這樣子,但是對於要跟病患做連結會覺得很困難,我覺得這可能是我應該去思考的地方吧!在這一周,我有個很刻骨銘心的想法,每天早上都會給到藥,其實有很多東西需要了解,給了一顆藥之前,就要知道個案為什麼會吃這些藥,前提必須先了解住院的原因,住院過程中的疾病進展是怎樣,做檢查、抽個血,甚至是醫囑的藥物跟處置都是依照個案病況去做更新,因此要我們去分析檢驗值,檢查及手術前後護理,並且要去分析個案為甚麼會有這樣子的表徵,這都是在照護個案過程中必須明白了解的,如果不明白這些東西,那照護個案的意義在哪裡呢?所以必須要很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這一周,我嘗試做了很多分析,也有參與交班及寫作業方式呈現,聽到自己分析結果是正確的,就覺得很開心!
 
(三) 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在照護個案過程中,我能做到衛教家屬疾病的預防、用藥的指示、出院護理的 程序,也能夠觀察個案病情變化,但是發現到有問題時,沒辦法當下做處置及 措施,會顯得有點慌張。不過我會先安撫病人的情緒,且立馬去尋求支援,不 會像以前一樣很慌張,不知所措的那種感覺,但雖然說很多地方還是很不足, 但我認為我這一點是有進步的,不過還是要加強自己應對能力,也須多提高自 己的警覺心。
在照護個案過程中,我能做到衛教家屬疾病的預防、用藥的指示、出院護理的 程序,也能夠觀察個案病情變化,但是發現到有問題時,沒辦法當下做處置及 措施,會顯得有點慌張。不過我會先安撫病人的情緒,且立馬去尋求支援,不 會像以前一樣很慌張,不知所措的那種感覺,但雖然說很多地方還是很不足, 但我認為我這一點是有進步的,不過還是要加強自己應對能力,也須多提高自 己的警覺心。
這一周,照顧了疝氣、闌尾炎、腹膜炎的病人,在照護個案過程中,要清楚明白個案疾病,疾病會出現什麼症狀,有什麼臨床表徵,如何診斷,需要做什麼檢查,護理措施該如何依照個別性護理呢,我認為這些都是應該去思考的。
我認為,如果知道自己個案是什麼疾病及原因入院,我就應該要有這個認知去查我們該了解的東西,而不是到了照護個案那天,簡簡單單的給藥換藥而已,如果都不明白的話,那就真的沒有什麼意義了。
 
(四) 關懷(caring): 在照護個案的過程中,能察覺到個案與家屬的需求問題,協助並且幫忙解決問 題,就算不是我本身照顧的個案,我也能夠陪伴他們聊天,鼓勵他們表達自己 的感受;如需要協助和有有困難時,我也能夠馬上過去幫忙。
在照護個案的過程中,能察覺到個案與家屬的需求問題,協助並且幫忙解決問題,就算不是我本身照顧的個案,我也能夠陪伴他們聊天,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如需要協助和有有困難時,我也能夠馬上過去幫忙。在這一周,是第一次照顧個案,剛好這一周也都是在照顧同一個個案,我發現,其實有時候個案在住院很常會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只是每個人成搋來的方式不一樣,因此我的角色就很重要,在這幾天照顧個案的期間,每天都會去找他聊天,每天都
會跟我訴說這每天擔心的點,或是自己住院期間的感受,在跟個案聊天的過程中,其實也可以間接地收集到資料,還可以知道他煩惱的點,適時的給予情緒上的支持及安撫,其實是一舉兩得的呢!
在照護個案的過程中,能察覺到個案與家屬的需求問題,協助並且幫忙解決問題,就算不是我本身照顧的個案,我也能夠陪伴他們聊天,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如需要協助和有有困難時,我也能夠馬上過去幫忙。在這一周,是第一次照顧個案,剛好這一周也都是在照顧同一個個案,我發現,其實有時候個案在住院很常會有一些負面的情緒,只是每個人呈現出來的方式不一樣。
猶如上面所說,那身為護生的我們,這個角色就很重要,如果個案沒有好的心情及正向的想法,其實也是會耽誤治療的,所以關懷這一點可以好好反思如何針對個案的問題去改善。
 
(五) 倫理素養(ethics): 在照護個案過程中,能尊重並保護個案隱私,執行照護時,進去病房時,會先 敲門告知個案,尊重個案與家屬的需求,做每項技術前,能夠充分向個案解釋 目的,讓個案清楚明白,也能以不傷害個案為原則,注意個案的安全。
 
(六) 溝通與合作(communication and team work capability): 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夠接納同儕間的意見,跟我一組的夥伴,當有需要幫忙, 我能夠主動去幫忙,當團隊有困難,我也能主動去解決困難,為團隊盡一份心 力,與同儕間互動良好,相處融洽。但當團隊有爭執時,我也能夠當中間的橋 梁,算是和事佬的角色!在實習單位,我能與單位的學姐和醫療團隊人員,建立 良好的團隊合作關係,如:學姊傷口換藥,我在旁協助拿用具、學姊在更換點滴 時,我能協助幫忙排氣及更換等…,能與單位學姊能互相合作,在實習的過程 中,每當我有問題時,學姐也會耐心的教導我。在第二周,大家都會開始幫自己個案換藥,在換藥時通常都需要一個小幫手合 作,這個小幫手不單單只是要問需要做什麼,我認為,其實也是需要觀察很多 事情才算是助攻。這幾天都會當同學的小幫手,時常可能要量生命徵象,或是 當忙量血糖等等簡單的事,其實只要分配工作做得好,事情就會很有效率,而 且這樣子其實也會促進團隊合作的能力,把團隊精神發揮出來。
 
(七) 克盡職責性( accountability): 我能每天按照老師規定在早上到護理站集合準備交班,不遲到早退,能在老師 及學姊要求下如期完成工作,如:測量生命徵象、參與交班等,單位環境也能了 解,如:器具擺放、逃生路線、病房順序、衛教單的擺放、常規用物擺放。在照顧個案必須要了解資料,如果不熟悉病況就會被問問題,問問題的時候就 會答不出來,這時候老師就會出很多作業,在這一周,有很多作業,因為就是 沒有很熟悉個案病況,也沒有預先準備好,雖然下班之後都會查出資料,但我 認為其實我這一點是做得不太足夠,本來這些東西就應該是我要準備好的,並 不是需要老師一直去提問去提醒的。在三周周,一次完成了三次的交班,其實對我來說我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很擔心自己沒有統整好東西而去交班,所以我事先查好很多資料,下班之後會查很多東西,去分析病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情況,針對個案的問題我該如何去護理,對於家屬我又該如何衛教,讓他們淺顯易懂。
 
(八) 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在實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事情我會自己去找答案,主動去查詢資料,如果 有不對的地方我會去澄清。其次,每次的報告及討論,我都會自己做下筆記, 紀錄了很多內容,一是讓自己能夠更清楚明白大家想表達的東西,其二就是希 望能夠透過紀錄,來讓增加印象。
在第二周,有去看了很多檢查,只要遇到學長姐我都會問他們很多問題,有些 學長姊甚至直接幫我上課。在病房遇到不會的問題時,我也都會直接去問學 姊,其實有時候都很害怕自己會不會為太多問題,但是學姊都會給我的很多的 回饋,讓我覺得我自己有被鼓勵到的感覺。在第三周,在單位看到不會或不懂得時候會直接向學姊提問題,學姊們都會給予我回饋,有幾次學姊都跟我說我是好奇寶寶,一開始都會覺得提問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但我後來覺得,如果一直保持在舒適圈的話,是不會進步的!
 
二、心得感想
這週是實習的第一週,實習單位是一般外科,但心外的病人居多,星期四見習 學姊,發現果然是旁觀者清,在旁邊看會發現我們常常會犯的錯誤,突然恍然 大悟的感覺。在這周,有開始做一些技術,的確像老師說的,已經有很多東西 不熟悉,就算熟悉了也不會應用,談白來說,這樣對我是沒有幫助,反而是更 吃虧的,所以我希望自己在放假期間能夠盡快熟悉,找回臨床熟悉感
這週是實習的第二週,看了很多檢查,照顧到我的第一位個案,第一次認識到 不同的疾病,也看到了很多第一次看到的東西,例如專師學姊拔引流管等等, 也接觸到很多沒接觸過的事情,其實我很開心能夠看到這些新東西,雖然有些 東西一時間我沒辦法消化的完。還有一個滿特別的點,在這周最後一天,剛好 我的個案也出院了,在他出院那天,他送給了我一大堆零食,也跟我說了很多 話,給了我很多的鼓勵,也跟我回饋住院期間照護他的一些想法,頓時我就覺 得,很多時候,可能依些小小的舉動或是一句話就可以影響一個人很久,甚至 是可以陪伴他度過煎熬的時刻。
這一周換了兩位病人,分別是疝氣跟闌尾炎合併腹膜炎的,在這一周,我嘗試做了很多改變,也許這些改變不是特別明顯或是突出的,但是對於我來說,我認為我做了這些對我是非常有幫助的,實習第三周,逐漸抓回來節奏。
在實習過程中,思考的面向也會變很多,不單只是把一件事情想得這麼簡單,個別性給予個案照護這個部分,我也是很努力的在完成這件事情,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做的對,但是照護的個案給予我的回饋都給予了我滿滿的鼓勵,也反映出他們住院期間的滿意度,所以這一周,我覺得我過得很充實,希望自己能保持下去!
 

新增時間 : 2022-09-26 19:19:37

回應(0)

發表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