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第一學期寒假作業
住在30年的寂寞裡閱讀心得
班級 :護二丁
學號 :1105101151
姓名 :方昱文
書名 :住在30年的寂寞裡
作者 :林瑞玲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6/03/03
內容:
作者的舅舅阿成中學時是成績極為優異的學生,因為家境不好,所以他不繼續升學選擇工作,好讓妹妹阿珠,也就是作者的媽媽能讀書。阿成對去工作也沒有很大的怨言,朋友們還會來找他詢問課業上的事情,而且還有一位女朋友。但是有一天女朋友告訴阿成,她喜歡的是他的同事,阿成因為是一個內斂的人,因為過大的壓力,開始出現反常行為,會不由自主跟腦中的幻覺對話,或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醫生診斷出來是思覺失調症,並建議用電療的方式可以治癒這種病,但是阿成的媽媽因為受到傳統流言的關係,不相信醫生能治好,寧願把阿成送去巫醫那裡,結果花了高額的金錢跟時間,阿成的病還是沒有好。後來再送到醫院後,為時已晚,他的病只能以藥物控制,但是仍不定時會發病。阿成的媽媽因為早年當苦工身體不好,所以阿珠只好一肩挑起照顧阿成的責任,這個責任一背就是三十年。
心得: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裡五味雜陳,看到故事裡的母親開口要求十幾歲的女兒,扛下一輩子照顧哥哥的責任時,當下感到一陣鼻酸,與十分的無奈與不捨,這麼年輕的她,知道這擔子將有多重嗎?時間會有多久嗎?再想想卻也能夠體諒母親的要求,因為她得為當年所下的錯誤決定(放棄讓兒子繼續醫院接受治療),負全部的責任,況且她也別無選擇,她沒有其他兒女,唯一指望就只有十幾歲的女兒,作者寫道:”她只花了一天許下承諾,卻花了三十年履行諾言。”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付出的是三十多年寶貴的光陰,讓一個少女,變成少婦,再變成母親。最讓我感動的是對於母親加諸在她身上的責任,沒有一句怨言,對於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哥哥,沒有一句抱怨或嫌棄的話語,自動自發擔負起照顧與看護的工作。其次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阿成,住在不為人知的寂寞世界裡,腦海常自動出現其他聲音,行為舉止有時無法自我控制,生病後他仍是想恢復原狀,無奈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情反反覆覆,原本大好的人生,再也找不回來,只能勉強從事清潔工作,平時承接別人不時投來異樣的眼光,還有偶爾被嘲諷”肖狼”、”瘋子”的言語,我讀到這些段落時,覺得都覺得很痛心,一句句凌遲的話語,痛擊在病人與家屬的心上,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人想要被辱罵,沒有想要見到別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即使現在對於精神疾病有比以往多及豐富的知識,在社會中仍然有很人會用一些不尊重及友善的眼光或話語去對待這些病患,只能說大家對此的接受度及包容心不夠,如今社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相信作者會出版這本書也是想要呼籲大家,不管怎樣都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每個人,要有同理心,學會尊重、友善及包容。
班級 :護二丁
學號 :1105101151
姓名 :方昱文
書名 :住在30年的寂寞裡
作者 :林瑞玲
出版社 :日月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 2016/03/03
內容:
作者的舅舅阿成中學時是成績極為優異的學生,因為家境不好,所以他不繼續升學選擇工作,好讓妹妹阿珠,也就是作者的媽媽能讀書。阿成對去工作也沒有很大的怨言,朋友們還會來找他詢問課業上的事情,而且還有一位女朋友。但是有一天女朋友告訴阿成,她喜歡的是他的同事,阿成因為是一個內斂的人,因為過大的壓力,開始出現反常行為,會不由自主跟腦中的幻覺對話,或做出一些奇怪的行為,醫生診斷出來是思覺失調症,並建議用電療的方式可以治癒這種病,但是阿成的媽媽因為受到傳統流言的關係,不相信醫生能治好,寧願把阿成送去巫醫那裡,結果花了高額的金錢跟時間,阿成的病還是沒有好。後來再送到醫院後,為時已晚,他的病只能以藥物控制,但是仍不定時會發病。阿成的媽媽因為早年當苦工身體不好,所以阿珠只好一肩挑起照顧阿成的責任,這個責任一背就是三十年。
心得: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裡五味雜陳,看到故事裡的母親開口要求十幾歲的女兒,扛下一輩子照顧哥哥的責任時,當下感到一陣鼻酸,與十分的無奈與不捨,這麼年輕的她,知道這擔子將有多重嗎?時間會有多久嗎?再想想卻也能夠體諒母親的要求,因為她得為當年所下的錯誤決定(放棄讓兒子繼續醫院接受治療),負全部的責任,況且她也別無選擇,她沒有其他兒女,唯一指望就只有十幾歲的女兒,作者寫道:”她只花了一天許下承諾,卻花了三十年履行諾言。”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付出的是三十多年寶貴的光陰,讓一個少女,變成少婦,再變成母親。最讓我感動的是對於母親加諸在她身上的責任,沒有一句怨言,對於罹患思覺失調症的哥哥,沒有一句抱怨或嫌棄的話語,自動自發擔負起照顧與看護的工作。其次深受精神疾病折磨的阿成,住在不為人知的寂寞世界裡,腦海常自動出現其他聲音,行為舉止有時無法自我控制,生病後他仍是想恢復原狀,無奈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病情反反覆覆,原本大好的人生,再也找不回來,只能勉強從事清潔工作,平時承接別人不時投來異樣的眼光,還有偶爾被嘲諷”肖狼”、”瘋子”的言語,我讀到這些段落時,覺得都覺得很痛心,一句句凌遲的話語,痛擊在病人與家屬的心上,沒有人想要生病,沒有人想要被辱罵,沒有想要見到別人投來異樣的眼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即使現在對於精神疾病有比以往多及豐富的知識,在社會中仍然有很人會用一些不尊重及友善的眼光或話語去對待這些病患,只能說大家對此的接受度及包容心不夠,如今社會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我相信作者會出版這本書也是想要呼籲大家,不管怎樣都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每個人,要有同理心,學會尊重、友善及包容。